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油菜田和小麦田,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恶性杂草(?)草为研究对象,对之进行生物学、生态学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调查了(?)草的结实特性、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在不同耕作条件下土壤中的分布,观察了其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为了揭示(?)草种群在油麦田杂草群落中数量增长的原因,运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其种群动态、生态位、空间分布型、及其与其它杂草种群的种间联结关系进行了测定。还根据我国目前的生产实际,研究了田间(?)草生长对油菜和小麦的干扰作用,以及化学方法和生态方法控制(?)草的可行技术。结果如下: 1.(?)草的生长发育与油菜和小麦基本上保持同步节律性,但相对滞后。不同植株和同一植株穗的不同部位,种子的成熟度有较大的差异。成熟种子有4-5个月的休眠期,室温下土壤中浸水保存有利于其越夏、提高萌发率。深于2cm的土层中,种子不能出苗。连续免耕会使种子大量滞留在0-5cm的土表层,从而使(?)草的发生量加大。 2.(?)草的根茎叶均具高度发达的通气组织,可适应于多水环境。(?)草叶片的上表皮细胞在横切面上的排列呈平滑的“波浪形”,其表面积较小,可能不利于除草剂喷雾液的滞留与吸收。 3.田间(?)草的出草高峰期在油菜移栽后9周之内,而生物量的急剧增长则在3月中旬以后。在杂草群落中,(?)草的生态位宽度居第2位,说明其有潜在的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草与雀舌草、看麦娘、牛繁缕、早熟禾、春蓼和稻搓菜等杂草种群的生态位重叠较大,与它们的生态要求比较接近。(?)草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其聚集的原因主要是环境的影响,包括人为的翻耕、作物种植、施肥、除草等及其它自然因素的作用。 4.(?)草与早熟禾、牛繁缕和雀舌草等杂草种群表现为负联结关系,而与石龙内和通泉草等杂草种群则表现为正联结关系。在实行正常农事操作的稻茬油麦田中,与其它主要杂草种群相比,其自然竞争力弱,难以成为群落的优势种。但其具有“喜湿性”的特点,在冬季常常积水的休闲田中,发生量可大幅度上升。 5.由于简草生长的干扰作用,油菜的茎粗、株高、大分枝数和每株角果数等均呈下降趋势,但每角果粒数呈上升微弱的趋势,而千粒重则不受影响。油菜因商草生长而导致的产量损失,是直接通过每株角果数的大幅度下降而造成的。筒草生长对小麦的株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均无明显的影响,其对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是通过降低有效穗数来实现的。商草生长对油菜和小麦的竟争临界期均在作物种植后30天至80天左右。 6.在室内条件下,推荐剂量的高效盖草能、精禾草克、肢苯磺隆、膘马、异丙隆和飞达等除草剂,对 2叶 1心期踌草的防效均达 100%,这与生产实际不相附合。说明尚草对除草剂的敏感性易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油菜田中,敌草强十胺苯磺隆对苟草的防效可达 85%以上;在小麦田中,骤马、异丙隆、异丙隆十绿黄隆和骤绿等处理,对同草的防效也在85%以上。檀物源助剂SD和SDP的应用,可使除草剂的效果有所提高。 7.稻草覆盖、轮作紫云英和稻草焚烧三种方法,均能有效控制商草的发生与危害。虽然、,稻底套种紫云英早期对苟草和其它杂草的控制作用不尽理想,稻草覆盖和稻草焚烧对后期简草和其它杂草的防效较低,但后两者对商草的有效控制发生在竞争临界期内,可以基本消除简草对作物的干扰作用;而紫云英最终对杂草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也可降低土壤中杂草种子库的数量。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尚草的综合防治途径,还对杂草适应和农田杂草的可持续管理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