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股权质押场内市场开放以来,股权质押交易迅猛发展,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呈现“全股质押”现象。截止到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3589家上市公司中,进行股权质押的公司有3019家,占比84.11%。其中民营企业股权质押热情最为高涨,股权质押公司比率达91.9%,而国有企业这一比率仅达70.7%。股权质押使控股股东能够将账面上静态的股权转化为动态的现金流,实现了资本的再次流通,解决了公司、股东自身或第三方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困境。但在扩宽了融资渠道的同时,控股股东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也了发生变化,进而也影响了公司的绩效。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探究在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为我国股权质押市场的良性发展提出建议。本文结合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考虑企业所有制类型对股权质押的影响与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主要行文结构为: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全文的研究思路,并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与创新不足之处;接着,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股权质押与公司绩效关系,不同类型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融资偏好、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与股权质押间关系的影响为核心,归纳总结目前国内外对于这些内容的研究;第三,利用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各类相关数据,结合我国股市行情变化与股权质押新规,以图表为主要展现形式,对股权质押交易的规则与制度演变、交易规模、平仓数量、行业分布、企业类型分布等情况进行了系列研究与总结;第四,分析了股权质押的动机、风险、收益以及股权集中度对股权质押与公司绩效间关系的影响,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认为企业类型显著的影响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非国有企业更偏向于进行股权质押融资,而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需要结合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进行进一步的实证检验;最后,选取2014-201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与分层回归的方式,对国有、民营、外资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实证结果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现状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国有企业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意愿不强,且股权质押的比例较低,虽然近些年参与股权质押的国有企业控股股东逐渐增加,但这一比例一直没有超过15%。而非公有制的民营外资等企业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偏好强烈,外资企业控股股东的质押偏好略逊于民营企业,但两者出于对融资的强烈需求,同样倾向于进行高比例的股权质押。(2)国有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一方面,国有企业控股股东即使进行股权质押,企业与政府间的政治关系也会弱化股权质押的治理作用,控股股东改善公司绩效的动机不强;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控股股东较少选择高比例股权质押,股权质押对两权分离的扩大作用不明显,不会加深代理问题。(3)民营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有负面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能够减弱这一负面影响,但不能完全改变二者间的负向关系。股权质押加大了控股股东对公司利益的掏空的动机,但随着股权集中度的升高,控股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更加趋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种动机。(4)外资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也会降低企业的绩效表现,股权集中度的提升则有利于改善公司绩效,但股权集中度降低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的侵害的效果不显著。民营外资等非公有制企业确实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股权质押的存在为它们打开了一种新的融资通道,但由于目前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公司内部治理也存在着问题,这一融资渠道还没有真正发挥其价值。根据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针对我国的股权质押市场,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外部监管,设立准入门槛,限制股权质押比例;(2)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加强股权质押后资金流向的披露,降低委托代理成本;(3)完善现有融资渠道,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