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保证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本技术性措施,当其被用作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工具时,则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说其壁垒性,是因对国际贸易起阻碍作用而言;当其被用作国际货物贸易中产品市场准入的尺度和准则时,则构成技术性贸易措施。世界组织各成员(含发展中国家成员),都在尽可能规避世贸规则下,通过制定和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来达到限制他国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我国“入世”后,一方面,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不断冲击我国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形势严峻。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技术贸易措施比较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了解它们各自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特点,并有针对性从法律应对角度探讨进一步完善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我国国际贸易中应当重点关注的议题。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在简要论述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概念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横向比较美国、欧盟、日本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立法,此部分主要以理论梳理和实例分析为主。第二部分,从《TBT协定》、《SPS协定》和ISO/IEC国际标准化组织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有关术语定义为基础,阐述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立法现状。第三部分是以2011年-2015年质检总局的指导下对全国主要出口企业遭遇技术贸易措施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我国遭受美国、欧盟、日本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典型案例分析及对策,论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影响和中国的法律影响。第四部分,结合前文的理论和分析对比,从标准化法律制度、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有关环境贸易、行业协会及质量促进等方面,提出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