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探讨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quantification sequence,IDEAL-IQ)精准定量脂肪含量对椎体溶骨性转移瘤与血管瘤进行鉴别诊断的可行性及价值。研究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经临床随访证实的椎体溶骨性转移瘤与血管瘤患者分别为17例、15例,对所有患者均行GE 3.0T MRI常规序列及IDEAL-IQ、IVIM-DWI序列扫描检查,扫描所得数据传输到AW4.6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生成脂肪比(fat fraction)图,在脂肪比图上选取病灶显示清晰的最佳层面勾画适当感兴趣区域(ROI),测量脂肪比值,并在相邻正常椎体的相同部位测量脂肪比值与病灶脂肪比值进行对比分析。所测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以中位数表示,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组间脂肪含量的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后处理获得标准ADC值、慢速ADC值,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比较磁共振IDEAL-IQ脂肪比值与IVIM-DWI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1.溶骨性转移瘤组病灶与正常椎体脂肪含量分别为:(1.00-38.83)%、(32.83-74.28)%,病灶脂肪含量低于正常椎体脂肪含量,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管瘤组病灶与正常椎体脂肪含量分别为:(58.39±12.95)%、(46.95±12.45)%,病灶脂肪含量高于正常椎体脂肪含量,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转移瘤组与血管瘤组脂肪含量分别为:(1.00-38.83)%、(58.39±12.95)%,转移瘤组脂肪含量绝大部分(20/22)低于血管瘤组脂肪含量,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脂肪比值与标准ADC值、慢速ADC值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2、0.921、0.925,脂肪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90.9%,诊断阈值为27.79%。结论:溶骨性转移瘤较正常椎体脂肪含量减低,血管瘤较正常椎体脂肪含量增加,IDEAL-IQ序列能够精准定量出病灶与正常椎体之间脂肪含量的差别,并且脂肪比值诊断效能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好,因此IDEAL-IQ序列对椎体溶骨性转移瘤、血管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