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脉诊历史源远流长,它随着中医学的形成而出现,又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发展,是中医诊病的特色之一,也是中医临床辨证的主要依据之一。《伤寒杂病论》虽非脉学专著,但其所论脉法极其详细,与《内经》、《难经》一脉相承。清·徐大椿对仲景的脉学成就做过这样的评价:“其脉法,亦皆《内经》及历代相传之真诀。”由可见仲景脉法对后世脉法的影响。仲景对脉诊的运用颇为灵活,独具匠心,时至今日,仍为临床脉诊运用之典范,且有些脉象描述独具特色,在辨证意义上也有很多特殊之处。故本课题期望通过整理该方面的文献并对其临床运用进行探讨,使仲景脉法能够更好的运用于临床。此外,仲景脉法之深奥亦值得我们进一步认真研究与探讨。方法本课题全面的整理了仲景脉法的古、现代文献资料,采用由源及流的方法,上溯《内经》、《难经》,下及《伤寒杂病论》及其成书以后对后世有影响力的脉学著作。通过整理古、现代文献资料,从脉诊理论发展的源流、仲景脉候病机、仲景脉学特色、仲景诊脉法、脉诊临床运用五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查阅仲景脉法临床运用研究的文献资料后,发现对其运用的报道颇多,但多是对仲景书中的某一脉象、仲景脉法某一特点、仲景诊脉部位等的报道。有些文献则集中在基本脉象的特点、脉象主病、脉法的运用原则等方面;在论述、分析上大多是简单的举例说明,机理阐叙不够准确。总之,这些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系统;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也有雷同之处,对《伤寒杂病论》脉法运用的特色突出不够。本论文在此研究基础之上,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用表格分类汇总了仲景脉候病机的内容,并列出所涉条文。而《伤寒杂病论》中“辨脉法”、“平脉法”部分,因后世有些学者对其有异议,故未摘出。对于仲景脉学特色、仲景诊脉法、脉诊临床运用,都从仲景书中举出条文进行了阐释。结论:本论文首先概括地描述了脉诊理论发展的源流,用表格全面的汇总出了《伤寒杂病论》书中脉候病机的内容,并注出所涉条文。其次初步探讨了仲景脉学特色、仲景诊脉法。最后从脉辨病证、测病史、脉定治法、脉测预后4个方面,归纳了仲景脉诊临床运用规律,使仲景脉法能够更好的运用于临床,以促进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亦以期将中医脉诊学中隐而不彰的精髓发扬光大,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