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这是一套披露标准更高的准则,意在提高我国公司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提高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和投资效率。但在现实中,由于存在准则执行者专业能力不足、上市公司利用准则进行盈余操控等行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一定能从这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中获益,得到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证券分析师是资本市场上最为专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他们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布盈余预测报告,向市场上的普通投资者传递信息,弥补其的信息劣势。因此,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是衡量新会计准则能否提高资本市场信息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此,本文检验新会计准则实施是否能提升我国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准确度;在这些基础上,考虑到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检验公允价值计量对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影响。本文以对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3~2015年度的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数据作为样本,研究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及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因素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误差的影响。研究表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误差增大,离散度降低,表明新会计准则实施使分析师的预测任务变得困难,预测能力趋于一致且整体下降。对于新会计准则中引入的公允价值计量,证券分析师无法从历史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获取对预测有用的信息,且无法预测本期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总体上加大了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误差均值;而具体到资产类别,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前者的损益确认完全跟随市场价格变动,不易受到操控,发生偏误的可能性较小,减少了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误差,而后者的分类和计量主观性较大,加大了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误差。本文扩展了IFRS在新兴资本市场应用的研究,表明新会计准则在我国应用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地提升,也为我国继续修订完善会计准则、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