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竹与栲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绿化与经济树种,在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地位。近些年由于毛竹向周边扩张严重,制约着周边常绿阔叶树的生存和生长。前期研究表明,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的界面土壤N总矿化和硝化作用明显低于阔叶林,而土壤铵化作用增强,推断土壤N供应变化是驱动毛竹成功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本试验选择毛竹和阔叶林优势种丝栗栲幼苗为试验对象,在可控环境下研究外源氮供给变化对两树种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毛竹是偏喜铵树种。在低浓度时毛竹幼苗苗高、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和根系构型各指标及生物量等在不同氮素形态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随着氮处理浓度的提高,毛竹幼苗生长量逐渐增大并且在不同氮素形态间的差异显著增大,其中以较高浓度的铵氮条件下生长最好。栲树为兼性偏喜铵树种。栲树幼苗生长各指标也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呈缓慢增加的趋势。其中,苗高、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和生物量等指标都在较高浓度的铵氮或铵硝混合氮源中较好。就不同栽培方式而言,毛竹和栲树在单独栽培和混合栽培条件下对不同氮含量及氮形态具有相似的响应特征,对幼苗生长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虽然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和栲树都偏喜铵态氮,但毛竹在相应条件下的生长速度远远大于栲树。(2)毛竹苗高生长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56d以后),不同铵浓度(2,8,16,24,32,40 mmol/L)对毛竹生长效应的影响差异逐渐明显,其中较高的铵浓度(>16 mmol/L)对苗高生长的促进效应较显著,并且较高的铵浓度更有利于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根茎叶各部位生物量及干重的增加,但随着铵氮浓度的升高,根系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毛竹在不同浓度NO3-处理过程中也有一定程度的生长,但各浓度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对毛竹苗高生长都没达到显著水平。此外,毛竹幼苗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和根系构型各指标基本随硝氮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不同硝浓度处理对毛竹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说明硝氮对毛竹苗高的生长无促进作用且高浓度的硝态氮对毛竹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栲树幼苗苗高也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缓慢增加,其中以较高铵浓度(>16 mmol/L)处理的幼苗较高,并且较高的铵浓度更有利于叶片数、叶绿素含量、茎叶各部位生物量等地上部生长,而对根系各指标生长却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较高的硝浓度(>16 mmol/L)处理8周后所有幼苗死亡,所以栲树能够耐受的最高硝浓度为8mmol/L。(3)通过非损伤微测技术对毛竹与栲树根尖NH4+与NO3-离子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毛竹和栲树根尖30 mm范围内对NO3-均表现为外排,对NH4+既有吸收部位也有外排区域,但2树种表现有所不同。其中,毛竹对NH4+的吸收只集中在距离根尖10 mm之后的根毛区,并且在10~30 mm范围内NH4+内流呈现增加的趋势;而栲树对NH4+的吸收主要集中在距离根尖1.8 mm内的根尖分生区,并且在0.3~1.8 mm范围内NH4+内流值逐渐减少。综上所述,毛竹和栲树生长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喜铵耐铵性,但毛竹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却远大于栲树。因此推测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对土壤氮素特征的改变可能是毛竹成功扩张的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