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中国的贸易额保持高速增长,已经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是要想成为国际贸易强国,单靠贸易量的增长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数量增加的基础上提升中国出口的质量。贸易结构是衡量经济体贸易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亟待调整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贸易结构不仅关乎到贸易本身,其结构的完善更是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引导作用。2007年次贷危机在美国发端,在2008年全面爆发随即波及到全世界,欧元区国家与美国经济联系紧密,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为了应对危机,欧元区许多国家使用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结果造成一些经济实力不强的国家政府债在国民经济的占比显著上升,主权信用评级被多次下调,最终演变成对欧元区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区作为欧盟的主体,其与中国的贸易占中国与欧盟贸易的绝大部分,欧盟东扩之后,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这一情况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势必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贸易结构调整对于提升中国贸易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研究欧债危机背景下中欧贸易结构的演变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往对贸易结构的研究通常将贸易品简单的划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但现实情况是无论中国还是欧洲国家工业制成品在贸易总量当中占比多年已超过90%,这种划分方式并不具备很高的现实意义。本文将贸易品分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通过分析资本密集型产品在贸易品当中的比重、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的变化情况,总结归纳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欧元区国家对华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占比重更大,但是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这一比重开始下滑,与此同时中国向欧元区国家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在总贸易额当中占比虽然在危机时期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但总趋势还是增大,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都显示出我国贸易结构有待改善。由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在中欧贸易中所占据的绝对位置,本文使用国际贸易研究当中经典的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量的经济因素。研究发现,相较于进口国,出口国的经济规模因素对中欧资本密集型贸易品的影响程度更高,货币发行量对贸易的影响比较显著,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对贸易的影响不显著,欧元区国家的财政对进出口贸易都有显著的影响。另外还发现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对于欧元区国家的产品具有价格粘性程度高、利润水平低、对运输成本反应灵敏等特点。最后本文在定性以及定量分析所得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