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ou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近年来由于全球增暖及其它因素影响,黄河源区植被呈现退化趋势,土地荒漠化趋势日渐严重。本研究主要利用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源区气候、植被变化及植被变化对气候环境的影响。通过以上工作,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通过对黄河源区红原等六站气温、地表温度、降水、比湿、NDVI变化趋势以及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增暖的大背景下,黄河源区1951-2000年间气温在升高,降水量在减少,198-2000年间七月地表温度及空气湿度在升高;源头区及源区东北部植被覆盖较差,植被不容易保持,较容易荒漠化,达日及源区东南部植被覆盖相对较好,植被容易保持;源区NDVI与气温、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降水量对NDVI的影响比气温的影响大。   通过分析三江源区草地荒漠化后气候环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草地荒漠化后,导致源区地表温度白天升高晚上降低,昼夜温差增大,平均地表温度升高;土壤湿度减小后,空气湿度明显下降不利于植被的生长和水土保持;源区感热通量增加,潜热通量减少,净通量减少;源区边界层高度增加,边界层低层能量及水分损失增多。综合分析说明草地荒漠化后源区气候变的更加干燥,不利于植被生长和水土保持,环境变的更加恶劣。   通过对黄河源区草地农牧化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增暖大背景下源区草地农牧化引起农牧区平均气温和地表温度升高,平均日较差增大,周围地区受影响较小;不仅农牧区降水发生变化,而且周围地区降水也发生变化,其中农牧区降水以增加为主,周围地区降水以减少为主,降水的不均匀分布不利于植被生长;农牧区空气湿度、土壤湿度明显减小;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小,增加的降水大部分随地表径流流失;农牧区感热通量增加,潜热通量减小,净通量增加,导致源区气温进一步升高;源区500hPa位势高度减小,农牧区空气垂直运动以上升为主,有利于降水的形成。综合分析说明源区草地农牧化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不同于其它地区。
其他文献
本文用NCEP再分析资料(1°×1°)、雷达资料以及地面自动站每小时资料对2005年6月28-29日发生在天津地区的局地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1°×1°),利用中尺度
平流层臭氧减少导致到达地表UV-B增加及其对地球生态的影响研究成为目前国际上环境科学的三大热点课题之一,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有关环境因子与UV-B辐射的复合影响研究的比
荒漠化是世界十大环境与发展问题之首,土地荒漠化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它直接影响到人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荒漠化的发生造
暴雪灾害在近几年已经成为山东半岛北岸冬季主要的气象灾害事件,但由于发生的频数少,预报员对其产生的机理认识不够,经常造成预报的降雪强度不够,甚至发生漏报。为了提高对此类天
本文在涡旋自组织动力学的框架内对不同涡廓线的自组织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用带有地形项的β平面二维准地转模式数值的研究了地形影响双涡自组织的物理机制,然后分析了
2005年12月 3~4 同山东半岛发生了一次强冷流降雪过程。此次暴雪过程出现典型的双强降水中心,分别为招远和荣成,3~4同24h降水量招远达11mm荣成降水量达27mm为最大,同时文登积雪最
本研究自行设计开路植物群体同化箱,选用美国LICOR公司新近出品的红外CO2/H2O气体分析仪,通过美国CAMPBELL公司的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进行软件编程及其它辅助电路控制和气路控制,实
本文首先采用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空间分辨率1°×1°),对2005年7月1日20时至2日20时(北京时)发生在山西的一次低涡暴雨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