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阿断裂是一条斜切天山的大型右旋走滑活动断裂带,早古生代以前即已经形成,新生代以来受喜马拉雅运动远程作用的影响重新活动,形成一系列与右旋走滑相关的地质地貌特征。通过我们对吐鲁番盆地西南缘博-阿断裂带开展的地质调查工作,基本确定了断裂带的几何展布、构造样式、运动方式、位移量,结合研究区内第四系地貌面年龄,对断裂带晚第四系以来的活动速率进行估算,参考区域内的构造应力场方向对研究区内断裂带的形成模式进行探讨。通过上述工作,得到以下结论:(1)博-阿断裂为一条典型的右旋走滑活动断裂带,在吐鲁番盆地西南山前一带形成一系列与右旋走滑相关的次级构造组合。(2)依据断裂的变形特征和连续性总体可分为三段,西段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向NE方向的逆冲分量。中段断裂分为两支,北支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向SW方向的逆冲分量,南支断裂以向逆冲为主。进入东端后断裂转化为轴向近东西的苏巴什活动背斜。(3)西段断裂自7.4~5.7万年以来右旋位移22~41m,垂直位移量达6.9~8.2m,推测晚更新世中早期以来平均走滑速率0.3~0.72 mm/a,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09~0.14 mm/a。中段断裂自7.4~5.7万年以来右旋位移约18.3m,垂直位移量3.3~4.5m,推测晚更新世中早期以来平均走滑速率0.24~0.32 mm/a,垂直方向的滑动速率约为0.04~0.078 mm/a,中段断裂自1.2~1.3万年以来右旋位错量约为3.2m左右,垂直位移量达1.8m,推测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平均走滑速率0.26~0.24mm/a,垂直滑动速率达0.015~0.014 mm/a。甘沟西岸获得苏巴什活动背斜T3阶地形成以来南北缩短37.34m,推测7.4~5.7万年以来南北向的缩短速率为0.51~0.66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