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菜用大豆营养丰富,其改良、生产和利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菜用大豆为材料,研究了菜用大豆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性状间的相关性、品质性状的发育过程以及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杂种优势、细胞质效应及遗传分析,结果如下: 1 以南方夏播302份菜用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营养品质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可溶性糖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达到10.22%;脂肪含量的遗传力最高,为71.72%,蛋白质、蛋脂总量、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力分别为47.14%、48.94%和55.30%;根据5%的相对遗传进展,蛋白质、脂肪、蛋脂总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分别属于GSⅢ2、GSⅢ1、GSⅣ、GSⅣ和GSⅡ2类群。筛选出19份营养品质相对较好的材料。 2 以南方菜用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蛋白质、脂肪、蛋脂总量、可溶性糖和淀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2002年外可溶性糖与蛋白质、脂肪和蛋脂总量均达到极显著负相关水平(-0.2066**~-0.63801**),可溶性糖与淀粉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0.2670**~0.5989**),不同年份间淀粉与蛋白质、脂肪和蛋脂总量相关性的方向及强弱不一致;蛋白质、脂肪和蛋脂总量在青籽粒和成熟籽粒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95**、0.4691**和0.4387**,青籽粒和成熟籽粒蛋白质与脂肪间均为负相关,蛋脂总量与蛋白质的正相关性比与脂肪的正相关强。 3 以8个菜用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荚粒发育规律。结果表明:豆荚在开花后25d、25d、45d左右分别达到本品种固有的荚长、荚宽、荚厚,荚长、荚宽、荚厚的发育均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籽粒在开花后58d左右达到本品种固有的粒长、粒宽、粒厚。 4 以16个菜用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营养品质性状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蛋白质积累呈“V”型曲线,脂肪积累和烘后百粒重呈“S”型曲线;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籽粒发育过程中逐渐下降。 5 以16个组合的亲本及F1群体为材料,研究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平均杂种优势分别为4.63%,3.08%。以4个正反交组合的亲本及F1和F2群体为材料,研究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脂肪含量的遗传不存在细胞质效应,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在2个正反交组合存在细胞质效应,在另外2个正反交组合不存在细胞质效应。 6 以16个组合和4个正反交组合的亲本及后代群体为材料,运用主基因+多基因的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遗传。结果表明:16个组合的P1、P2、F1和F2:3群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遗传表现为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的混合遗传;4个正反交组合的P1、P2、F1和F2群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遗传表现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的混合遗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多基因遗传率、加性和显性效应的大小及方向在不同组合中表现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