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族传统文化是指水族人民历史上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的总和,包涵了知识、信仰、艺术、宗教、道德、风俗习惯等,对水族人民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规范日常行为和道德教化等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水族人民学会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田地依据山势而定,注重保护植被和水源;建房也有效利用自然,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艰苦的自然环境养成了水族人民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性格。对血缘的认同,水族社会三家六房的观念,使水族人民自觉形成了尊祖敬宗、奉先思孝、亲情凝聚、手足情深的美德;议榔组织养成了水族人民尊老的思想,家规乡约淳化了民风。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水族语言里的规则影响了水族人民的性格,塑造了水族人民对年长者的爱戴和尊崇;水族信仰多神,使得水族人民恪守礼仪,谨言慎行;其民间故事对美德的歌颂,对恶行的谴责让水族人民养成了积德行善,重义轻利的品德。水族节日是水族文化的外显。在水族的节日里,亲友相邀,与其他民族共度佳节,让水族人民自然养成守望相助,与人友爱和谐相处的习惯。这就是水族传统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所承载的社会教育价值。水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文化内涵,是水族社会以教敦俗、寓治于教的重要载体和表征,并在水族社会教育中发挥了无法取代的作用。水族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通过潜移默化、人们口耳相传的方式,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水族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一代代的水族人民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步入新时代,水族传统文化应该积极摈弃消极落后的观念,将其中的精华发扬光大,并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携手共创团结、和谐、友爱型社会,充当道德养成的教育素材、树立民族团结的精神楷模、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提供文化传承的丰富宝库,继续发挥水族文化的社会教育价值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