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遥感技术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最早用于军事。自遥感对地观测技术问世以来,遥感数据种类多,数量大甚至冗繁,如何从各类遥感数据源中有效、准确地提取专题所需目标特征信息,一直是遥感界所努力探索的目标,国内外遥感工作者,都在不断地设计、研制和总结对这种遥感信息的提取和识别技术。自从Landsat4增设了两个短波红外波段:TM5(1.55-1.75μm)和TM7 (2.08-2.35μm)以来,为找矿呈献了一个崭新的手段:提取具找矿标志意义的热液蚀变岩石信息。围岩蚀变是在成矿作用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是成矿的重要指示信息,围蚀变带的发现往往预示着矿体的发现。同时,根据蚀变矿物的分布范围和强度以预测矿产的种类和富集程度。传统地质找矿方法往往是通过地面调查来圈定蚀变带,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方法从遥感数据中提取矿化变信息,获取蚀变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大大缩小找矿靶区,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在自然条件恶劣、植被覆盖较少、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遥感异常提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北山地处我国西北戈壁荒漠,横跨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三省(区),东西长约500km,南北宽约240km,面积约12万km2。区域范围内断裂构造纵横交错,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十分优越,是我国西部地区最为重要的有色和贵重金属成矿带之一。本文结合内蒙北山遥感调查项目,通过分析各种矿化跟围岩蚀变之间的关系,确定提取蚀变异常的模型,提取蚀变异常点,并结合已知矿化点、构造、野外采样、地球化学异常等多种方式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进而确定找矿靶区。通过多次试验和比较,我们发现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单靠一种方法无法取得理想的结果。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把主成份分析和比值法相结合,并综合考虑多种蚀变异常提取结果,最后较为有效的确定靶区。根据调查区内地质成矿规律及遥感找矿标志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按找矿标志与有关矿产密切程度将调查区找矿靶区划分为三级:其中有4个Ⅰ级找矿预测区,12个Ⅱ级找矿预测区,26个Ⅲ级找矿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