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粘胶纤维/羊毛混纺机织物的开发及性能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工作服面料对阻燃性和服用性能的综合要求,本文研究开发了阻燃粘胶纤维/羊毛混纺机织物。测试了阻燃粘胶纤维、混纺纱和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研究了混纺织物的阻燃性和热稳定性并对纺纱和织造工艺进行了探讨。   对阻燃粘胶纤维的微观结构和基本理化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扫描电镜照片看出:阻燃粘胶纤维横截面边缘呈不规则锯齿形,纵向有深浅不一的沟槽;纤维燃烧后具有较高的剩碳率和保形性。利用中断切断称重法测得纤维细度为3.17dtex,较普通粘胶纤维粗,具有较大的刚性。纤维的干强和湿强偏低,伸长较大,卷曲数较少。   结合纤维性能和工作服面料特点设计纱线及织物工艺参数,纺出了25tex×25tex股线,制备了斜纹机织物。采用的阻燃粘胶纤维/羊毛混纺比为100/0、70/30、60/40、50/50、40/60、30/70、0/100。织物和纱线的力学性能表现出相似的规律,随着羊毛含量的增加,强力减小,混纺比为70/30时强力最大,且大于阻燃粘胶纯纺织物。混纺织物具有良好的透湿性和较大的缩水率,缩水率随羊毛含量的增加而变大。   利用极限氧指数法(LOI)对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进行了评价。阻燃粘胶纤维比例越高,混纺织物的极限氧指数越大,当阻燃粘胶纤维的含量超过50%时,混纺织物具有明显的阻燃性。混纺比为70/30时,织物极限氧指数最高,且高于阻燃粘胶纯纺织物。热重分析表明,混纺织物的热裂解速度明显低于普通粘胶织物,羊毛含量的增加有利于织物热裂解速度的降低;但随羊毛含量增多,织物最终残余重量减小。   综合织物的力学性能、水洗收缩率、阻燃性能以及热稳定性,阻燃粘胶和羊毛混纺比例为70/30的织物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可作为混纺机织物开发的参考比例。
其他文献
传统的铁路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通常把车辆各个部件视为刚体,其适用的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以内。随着铁路运输不断向高速重载方向的发展及车辆结构的轻量化设计,车辆和轨道系统
丝蛋白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和出色的成膜性,在烧伤,机械创伤和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导致的皮肤损伤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组织工程材料不能充分的血管化仍然是三维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不同薄膜的金属化纺织品,可获得各种特殊功能的产业用纺织品,应用前景极为广阔。目前直接在纺织材料表面镀膜的磁控溅射方法,薄膜只能沉积在表层纱线上,在上
机械基础件是装备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轴承作为一种极端重要的机械基础件,其质量要求严格。本课题以轴承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图像的轴承套缺陷检测,旨在解决人工
与传统铁路车辆不同,有轨电车路权形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事故形态的多发性和多样性,现阶段铁路碰撞标准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列车纵向耐碰撞性,针对有轨电车侧面碰撞安全性的
当前电力体制正在实施新一轮重大改革,“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方案即将出台。在电力行业引入竞争,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电力市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党委的工作也面临着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运行平均时速也在不断加快,这就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越发重要。在城轨列车日常运营和维护中,需要编组连挂,为了提高作业效率,连挂速度
近年来,服装结构设计不断发展和深化,服装结构理论正在逐步完善,向着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迈进。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款式造型设计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工艺设
测试亚麻纤维细度目前主要采用中段切断称重法,该方法具有取样量少、操作繁琐、样品代表性不强、受试验人员操作方法及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缺点,但是该方法在保证准确性的基础上
一、对标管理的涵义对标管理又称为标杆管理(Benchmarking),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人们利用对标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把它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准。后来对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