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快速进攻已成为各国主流技术打法的核心内容,这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速度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快速打法的需要,因此速度在羽毛球运动中是十分重要的。灵活快速的下肢移动,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怎样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是关键。移动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反应速度的快慢及下肢肌群力量的大小。力量是速度的基础,所以,加强下肢力量训练,提高移动速度,对于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的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属于二线队员,他们大部分年龄处于12-13岁之间,市体校肩负向一线输送人才的重任。通过对其日常下肢力量训练手段的观察发现其比较重视技能、奔跑跳跃类的练习,力量素质训练相对欠缺,负荷重量不够,且在力量训练中存在随意性的现象,缺乏针对性、科学性,训练手段单一,训练方法缺少变化,因此需要有新的训练方法来支持现有的羽毛球下肢力量训练。提高速度不能只是单一的速度练习,也需要从提高肌肉力量着手。本论文旨在通过增加体能训练中的下肢力量素质训练的负荷重量并结合下肢非优势侧力量训练的方法进行实验来验证其对速度素质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男子羽毛球运动队21名运动员随机分成两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进行试验,经过16周的训练,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训练前后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⑴羽毛球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包括灵敏性速度、爆发性速度、反复性速度、位移速度和专项综合速度,均是下肢力量与速度综合性素质。速度训练既要强调针对性也要强调综合性。本实验依据羽毛球专项速度特征,通过优选方法,选择负重半蹲、负重深蹲、负重提踵、跳深、跳台阶、蛙跳、橡筋勾脚、橡筋前收腿、穿沙衣步法练习、双摇跳绳十种训练方法作为基本模型。⑵训练后三组羽毛球运动员的灵敏性速度、爆发性速度、反复性速度、位移速度和专项综合移动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验组训练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模式化组合性力量与速度综合训练对于羽毛球专项速度的提高是有效的。同时,针对羽毛球运动员下肢非优势侧力量的不平衡性,调整以上训练模型,训练效果更佳,表明改善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下肢力量不平衡性是提升专项速度素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