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作为人类历史文明的遗存,是研究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然而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渐式微,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了威胁,具体的表现有: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非物质文化被融合和同化;大量的从事非物质文化事业的艺人和传承人转行;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艺人出现断代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研究。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如何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尝试从地理信息系统的角度入手,运用文化生态和文化整合的理念,通过研究时空数据模型,建立时空数据库,利用万维网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网络收集、浏览、定制下载和协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以蔚县剪纸为研究对象对非物质文化景观的格局进行了分析。从而形成了从非物质文化数据的获取到数据挖掘的较为完整的研究流程。在数据的采集阶段,通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中,引入地理信息技术,整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使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实现了数字化。具体来说,首先是依据提出的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的时空数据模型,建立了时空数据库。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WebGIS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系统,搭建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平台,从而验证了GIS技术可以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该平台将会成为科研人员研究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数据来源,实现了非物质文化数据的数据共享。在数据的挖掘阶段,本文选取河北蔚县剪纸文化为研究对象,尝试以剪纸艺人为文化载体,进行非物质文化景观空间格局的定量研究。使用移动搜寻法(FCA,floatingcatchment area)和反距离加权法(IDW,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对数据进行平滑和插值,印证了蔚县剪纸文化以南张庄-北水头为中心线的空间格局,参考历史资料推测出可能影响剪纸文化景观格局的因素;运用均值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文化景观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寻找文化景观与自然、经济要素的关系,结果证明剪纸文化景观格局与公路、海拔关系密切。总的来说,艺人可以作为非物质文化的载体,文化景观的定量研究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