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对一个普通知识分子“文革”十年生活日记和消费帐进行的个案研究,力图从社会学的角度较为全面地解析“文革”期问中国内地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的日常生活,意在通过对那个特定年代人们日常生活和消费内容的详细描述,发现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以及那个特定年代革命与生活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日记主人保存的日记从1965年到1975年,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里,人们的日常生活被极度高涨的政治激情所笼罩,这种极度高涨的政治激情贯穿日记主人的整个生活领域和整个历史时期,但这种激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政治方向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从“文革”前的酝酿到“文革”初期达到顶峰,最后到“文革”后期又渐渐消退,革命与生活的关系也相应地由和谐转为矛盾最后归为并行。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日记主人和他的日记的基本情况,包括日记主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文革”期间日记主人的政治遭遇;二是日记和消费帐的基本内容、基本特征以及记账在物资稀缺年代家庭生活中发挥的特殊作用;三是日记主人家庭1965至1975年间收入和消费的数据分析。 第二章是“文革”前革命与生活的分析。第一节分析“文革”前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对日记主人日记和消费帐的解读,还原这一时期百姓日常生活的状态。日记主人吃食堂的日常生活消费方式虽不典型但仍能从侧面反映出“文革”前革命活动逐渐增多的趋势。第二节通过对日记主人家庭消费帐中革命支出与生活支出的具体分析,发现这一时期革命支出虽不多但正处在酝酿阶段,尤其是为这种支出大规模到来而进行的个人崇拜的思想基础的奠定已经形成。第三节通过报刊杂志、书籍和广播三项内容分析了“文革”前的大众传媒,结合日记主人日记中的相关内容,特别针对日记主人喜爱听广播这一特点着重分析了这一时期大众传媒的基本形态。 第三章阐述了“文革”初期革命与生活的模式。第一节以日记主人自身遭遇为蓝本,阐述了这一时期政治激情的极度高涨,以及革命是如何侵入生活并最终占领生活的。第二节通过日记主人“文革”初期革命消费的内容,分析了这一时期典型的革命消费—购买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纪念章以及这类政治消费在当时所具有的时尚意义。第三节描述了“文革”初期大众传媒的基本情况,从报刊杂志、书籍和广播三个方面与“文革”前进行比对,突出这一时期由于政治原因造成的精神匮乏和政治权力对此类消费过程的种种限制。 第四章分析了“文革”后期革命与生活的模式。第一节通过对日记主人日常生活的描述,反映出“文革”后期在革命活动逐渐平缓后人们的生活也日趋正常化,此时生活已经适应了革命的节奏并将其很好地融入生活本身,达到两者并行的状态。第二节通过对看电影这个“文革”后期最重要的精神消费方式的分析,全面细致的描述了“文革”十年人们经历的至今让人难忘的文化盛宴,同时指出,由于电影所具有的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那个时期的电影消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要,但其更主要的功能是实现政治教化的功利目的,人们真正渴望的精神文化产品仍然付之阙如。第三节研究书籍、报刊和广播这些普通的精神消费在“文革”后期呈现的状态。相对于“文革”初期的大众传媒此时大众传媒的内容稍有改观但仍不能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这种精神消费匮乏的状况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根本改变。 第五章是结语。“文革”期间,革命成为生活的全部内容,即使你深处偏远小镇,即使你属于社会的最底层,也不能逃出“文革”的利爪。“文革”影响了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改变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它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然而当伟大的“革命”越过了理智与人道的界限滑向极左的深渊时,平淡的世俗生活就赋有了拨乱反正的积极意义。平民百姓对稳定生活的向往是任何时候都不会变的,也正是这种回归平淡生活的向往让“文革”的疯狂最终归为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