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动物血液是动物屠宰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在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动物血液产生,对动物血液进行深加工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缓解血液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动物血液的附加值及利用价值。本课题以新鲜抗凝猪血为原材料,通过超声破碎、双酶酶解以及超声皂化等工艺制备得到血红蛋白、血红素以及原卟啉二钠。通过建立体外消化-Caco2细胞单层模型对血红素肽以及其它不同铁化合物的铁吸收率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血液是动物屠宰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在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动物血液产生,对动物血液进行深加工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缓解血液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动物血液的附加值及利用价值。本课题以新鲜抗凝猪血为原材料,通过超声破碎、双酶酶解以及超声皂化等工艺制备得到血红蛋白、血红素以及原卟啉二钠。通过建立体外消化-Caco2细胞单层模型对血红素肽以及其它不同铁化合物的铁吸收率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新鲜抗凝猪血为原材料,采用超声波破碎红细胞提取血红蛋白,以血红蛋白提取率为优化指标,通过响应面设计对超声破碎工艺进行优化,最终优化结果为:超声振幅为26%,超声时间为10.15 min,脉冲激发与间歇时间比为1:2,水与红细胞体积比为4.25:1,此时血红蛋白提取率为91.4763%。通过响应面分析软件得到的三维曲面图和二维等高线图可以直观看出:超声振幅和间歇与脉冲激发时间比的交互作用最强,对血红蛋白提取率的影响极显著(p<0.0001)。此外,还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圆二色谱、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方法研究分析了超声提取工艺对血红蛋白结构(包括卟啉环)的影响,结果发现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可以获得较高的提取率,但是会对血红蛋白二级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导致血红素中心从疏水空穴暴露出来,卟啉环结构仍保持完整。(2)以血红蛋白冻干粉末作为原料,采用酶解方法制备血红素。从四种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中筛选出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作为组合酶酶解血红蛋白制备血红素,得出碱性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配比为6:4,组合酶添加量为9000 U/g。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酶解pH、温度、时间这三个因素对血红素提取率以及纯度的影响,得出双酶酶解血红蛋白的最优工艺为:酶解pH 8,酶解温度55℃,酶解2 h,这时血红素提取率为87.8057%,纯度为23.2693%。最后通过超低分子量电泳图谱得出血红蛋白酶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为3-14.4 k Da,且酶解产物随着pH增加,粒径逐渐减小,溶解度逐渐提高,其更容易溶解于碱性环境。(3)建立体外消化-Caco2细胞单层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单层膜第21天的跨膜电阻值就已达到500 ohm·cm~2;此时顶端碱性磷酸酶活性约为基底端的25倍;荧光黄实验中,两个小时后的渗透系数为0.285×10-6 cm/s,远低于转运实验标准规定的1×10-6 cm/s。高倍扫描电镜也观察到类似小肠绒毛状的刺突,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类似“铺路状”的细胞形态,说明Caco-2细胞单层膜致密完整且极化现象比较明显,可用于后续的铁转运实验。采用cck-8法确定铁离子浓度为1.75μmol/L,各组细胞存活率都在98%以上。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得到模拟胃液消化后各铁源的铁溶解度结果为:血红蛋白>氯化血红素>硫酸亚铁>血红素肽,模拟胰液消化后各铁源的铁溶解度结果为:氯化血红素>血红素肽>血红蛋白>硫酸亚铁。细胞吸收实验结果表明:自制血红素肽的铁吸收度大于氯化血红素、完整血红蛋白以及硫酸亚铁。可能原因是血红素肽四周肽链对血红素吸收具有促进作用以及其铁吸收路径更多。(4)以氯化血红素为原料,利用醋酸酐-盐酸体系进行脱铁制备原卟啉,通过不同氯化血红素和醋酸酐添加量比例对原卟啉紫外图谱和红外图谱的影响,最终以脱铁生成的N-H键等因素考量,选择二者配比为1:45作为制备原卟啉条件。然后以原卟啉为原料,通过超声波结合醇酸反应制备得到原卟啉二酯,通过不同超声频率对原卟啉二酯紫外图谱以及红外图谱的影响,最终选择超声频率为60 k Hz作为制备原卟啉二酯方法参数之一。以原卟啉二酯为原材料,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优化实验,选择超声时间2 h、超声功率为300 W以及氢氧化钠甲醇加入量为40 m L作为制备原卟啉二钠的最优水平,这时原卟啉二钠产率为74.1376%。然后研究了原卟啉钠在不同溶剂以及缓冲液中的溶解情况,发现原卟啉二钠在生理盐水、pH 7.4 PBS缓冲液、pH 7.4的5%碳酸氢钠溶液中是不溶解的,在去离子水、pH 7.4的5%L-精氨酸以及pH 7.4的3%甘氨酸中是可以溶解的,且在3%甘氨酸中溶解时间最短。而且原卟啉钠在两种氨基酸溶液中是不存在聚集行为。通过25℃储藏15 d发现,原卟啉钠在5%L-精氨酸以及3%甘氨酸中是较稳定的。
其他文献
绿豆皮是绿豆的种皮,在现有的中医实践中,绿豆皮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活性,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炎症症状。本课题以绿豆皮为实验材料获得绿豆皮醇提物,对绿豆皮醇提物中主要成分进行鉴定、分离,并比较了发芽前后绿豆皮醇提物中主要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抗炎活性的差异,初步探讨了发芽绿豆皮醇提物体外抗炎作用方式及可能的机制。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绿豆皮抗炎功效的理论基础,为绿豆产品工业生产中皮壳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
活体检测是分析检测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目的是在基本上不干扰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在体取样分析。与体外检测相比,活体检测结果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自然界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技术因其装置小巧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快速、无需溶剂、绿色环保、灵敏度高、易于与多种仪器联用而且容易实现分析自动化等优点,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SPME的
在农业科学、水文科学和气象科学等领域中,土壤含水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因此土壤含水量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应用时域反射法(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简称TDR)测量土壤含水量的研究都是将某一厚度的土壤作为一个测定层,用TDR测得所划范围内土层的平均含水率。这种以传感器所测得平均含水率代表整个土壤层含水率的集总式测量方法不能反映土壤具体深度的水分变化。为此,本文提出
本文以花生为原料,通过优化确定了花生仁中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研究了发芽对花生主要生理指标及成分的影响,同时探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花生发芽过程中非淀粉多糖及主要成分变化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花生仁中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花生仁中多糖得率的影响,并以单因素实验结果为基础,采用CCD试验对花生仁中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得到最优的提取条件为
鱼片和鱼糜加工过程中都会产生的大量副产物,副产物比例高达总重的60%~70%,其中鱼头骨和脊骨占总重的10%~15%。随着鱼类产量和鱼类加工比例的逐年增加,如何利用逐渐增加的鱼骨等副产物的问题日益凸显。本团队采用高能湿法球磨的方法制备出新型鱼骨制品-纳米鱼骨并对纳米鱼骨特性进行了表征。但目前关于预处理方式、原料差异对纳米骨液的理化特性的影响和鱼骨在纳米化加工过程中钙释放机制鲜见报道。鉴于此,本论文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产业出现了智能化趋势。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新媒体从2013年开始逐渐趋向“社交化、移动化以及视频化”,从2014年开始,基于“移动媒体(包括内容、服务以及关系媒体)”之下,对“场景化”的相关发展产生重视,随即到了2015年,便开始有了“泛媒化”以及“众媒化”,此类同时趋向未来媒体的发展就称之为智能化媒体。本研究旨在从传媒智能化现象入
分离出的大豆蛋白用常用的三种大豆蛋白浓缩物生产工艺变性以获得酸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SPI),醇清洁SPI和热湿处理SPI。用高强度超声波处理三个变性的SPI(20k Hz,80W cm-2,0分钟,10分钟和25分钟),并且添加葡糖酸内酯作为诱导剂以形成分离的冷凝凝胶。这项研究表明,高强度超声波(HIU)处理具有不同程度的SPI结构和不同SPI性质。与酸诱导的SPI相比,以下实施例显示SPI由凝聚
我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和浓厚的饮茶文化,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国人的生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产自硒都恩施的富硒茶,不仅具有普通茶的营养品质和生物活性,还天然富含有机硒,是一种经济、优良的补硒来源,越来越被人们所追捧。与茶有关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是以普通茶为载体开展的,真正有关富硒茶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富硒茶的冲泡特性及抑菌活性更是鲜有报道。因此,本课题以恩施富硒茶为研究对象,对恩施富硒茶中硒的
<正>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中国故事有了崭新的传播平台与构成逻辑。在智媒时代,要想提升“讲好中国故事”国际文化传播的效果,不仅需要深入挖掘故事内涵,还要与时俱进,更新话语结构,基于受众需求采用不同的文化传播方式,兼顾内容与形式的传递,智能化架构传播逻辑,不断创新中国故事的内容与讲述模式。
研究发现,北极海洋红球菌(Rhodococcus sp.)B7740是一种能够生产类胡萝卜素的极地微生物。在鉴定其产生的类胡萝卜素的同时发现还含有大量的异戊二烯醌类物质,特别是MK-8(H2)。目前国内外对红球菌(Rhodococcus sp.)B7740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条件的优化、类萝卜素的产生及其活性方面,对甲基萘醌报道很少。本课题结合微生物产醌类物质的文献报道,先采用酸热破壁和有机溶剂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