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于2001年和2003年分别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在全国已全面拉开。此次改革对课程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关于课堂教学,提出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目标。究其原因,我国现在普遍采用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源于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所提出的“讲解——传授”模式。其特点是:突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者和传授者,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将教材上的知识和技能讲授给学生,教师教学的水平完全简单地依靠学生考试成绩来体现,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检验;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自导自演的舞台,学生从当了观众的角色,而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这导致了学生“学死知识”、“死学知识”,不能将数学知识和技能转变为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批判性、创新性思维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大家普遍感觉有改变这一模式的必要性。在这个背景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被很多学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尝试。笔者所在的学校于三年前也开始尝试导学案教学,并提出了“352教学模式”。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近年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对教师的访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笔者以个人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理论、反思性思维理论为依据,在“352教学模式”下对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思考。首先,指明了导学案的内涵,对比了教案与导学案,从不同层面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接着剖析了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其次,探讨了针对高中数学学科特点的导学案编写原则、编写流程及使用方法。然后,解读了基于导学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352教学模式”的流程。再次,以与一线教师访谈和学生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各个教学流程的落实成效进行了调查并作出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导学案编制应遵循多样化、问题化、方法化、层次化等原则;编写时应集思广益,既要集教研组教师之智慧,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导学案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预习,使学生在自学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对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效果显著,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转变了教师的数学教育观,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也有很大帮助。最后,针对教师访谈和学生调查问卷反映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这种模式进行了理性辩证的思考并对实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