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复位钢框架结构体系有限元分析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gr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美国加州北岭地震和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发生之后,传统节点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彻底颠覆了,大部分传统节点都发生了脆性破坏,此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具有自复位功能且残余变形较小的结构对一个建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现阶段自复位钢框架节点在国内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但在国际上已经有许多学者针对此类钢框架节点做过试验。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6.10来模拟这种新型的具有自复位能力的钢框架节点,这种节点的连接方式是通过角钢将梁与柱栓接,钢绞线穿过柱翼缘沿梁长均匀布置并进行锚固,利用温降法使钢绞线产生初始预应力,使得梁柱压紧,从而节点的承载力和抗弯刚度就能够达到正常使用的要求,钢绞线在这里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使结构具有自复位的能力,在地震发生后给结构提供回复力。角钢的主要作用是耗能,在地震发生时该类节点利用角钢进行耗能,梁柱等主要受力构件则始终处于弹性阶段,震后只需要更换角钢即可。  通过对试件参数的选择,本文在研究单调荷载作用时建立了12个节点模型,循环加载时主要研究了6个自复位节点和1个传统的焊接节点,分别对这7个节点进行了循环加载的模拟。然后将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相对比,发现吻合较好,利用模拟结果分析角钢厚度,初始预应力大小,钢绞线数量以及位置对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耗能性能的影响。  节点只是反映结构的局部效应,为了将结构的整体效应很好的反映出来,本文在节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baqus6.10建立了6个框架模型,5个具有自复位能力的半刚性框架,一个传统框架。通过对比这六个框架模型的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传统框架,自复位框架的变形能力明显较好,当框架中设置支撑时,其承载力和抗侧移刚度都有很大提高,而且当支撑类型和布置位置不同时,对框架的力学性能影响也不同。自复位框架塑性铰出现的较传统框架晚,有的甚至不会出现塑性铰,震后梁柱均没达到屈服,使结构体现出较好的延性和耗能性能。
其他文献
北京南站是目前国内建设中的最大旅客站房,站房内部设有车场,建设这种带有列车振动影响的综合旅客站房在我国尚属首次,因此有必要对火车行驶、设备运行、人群行走单独作用以
国际水协会开发的活性污泥模型(Activated Sludge Model,ASM)作为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和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的新工具,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钢筋混凝土岔管结构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易于施工等原因,被广泛的应用到大型水电站地下结构中。但近年来,随着高水头、深埋藏的大型水电站的兴建,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钢筋混凝土
岩土锚固技术是一种技术经济优越的技术手段且结构简单的主动支护,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边坡防护、基坑支护、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工程等各个领域,它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岩土体的完整性
水库边坡破坏是工程界普遍存在的地质灾害之一,对人类的建设工程以及生命财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我国自1994年开始设计修建大型水利枢纽三峡工程以来,标志着在中国水力发电已经
目前,Pushover分析方法以其简单使用等优点受到广大学者及工程设计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结构抗震领域的热点。为了使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推广,尤其在高层建筑
发展城市圈经济是世界普遍推行的方式,在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有着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发达的城市圈,而武汉城市圈则是在近几年才形成的。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湖北省的发展,更
建筑物整体移位是指在保持建筑物整体性和可用性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工程技术手段使其从原址移动到新址。该技术起源于十九世纪初,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引入我国,并以其带来的巨大的经
方钢管结构外形美观、结构轻巧、用钢量省。方管作为结构构件在压、弯、扭方面具有优越的性能。由方管直接焊接组成的结构节点构造简单,不需要加固件,不仅方便了加工还降低了造
随着水资源污染的加重,为了保障出水水质,饮用水处理工艺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加大了水厂根据原水水质调整工艺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为提高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863“北方地区安全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