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瑰宝。诗入小说现象是其显著的民族特色之一。这四大名著中所运用的诗歌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呈现出一种由少到多、由粗到精、由点缀陪衬到有机统一的发展流变状态。对此,国内外专家纷纷著书立说,成果丰硕,各具特色。不过,这些研究,多数注重单部小说中诗歌的部分功能的探索,较少对这四部名著中诗歌出现的原因及其在小说文本中的作用进行整体论述。鉴于此,本文拟从整体上对明清四大名著诗入小说现象的原因及诗在小说中的作用作一个简略而全面的探讨,以期对这个现象有个较完整的了解。明清四大名著诗入小说现象的原因大致有六个方面:1丰厚的诗歌遗产是其物质前提。中国是个泱泱诗国,自《诗经》始,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是一代之文学。没有这些丰厚的诗歌遗产,明清四大名著不可能出现诗入小说现象。2独特的诗性文化是其精神气脉。人类最初都具有共通的“诗性智慧”(维柯语)。西方文明因其断裂性而走向了逻辑化、哲理化,中国文明则以其连续性使得儒道释文化继承了早期“诗性智慧”而富有独特的诗性精神。明清四大名著诗入小说现象就是我国民族文化诗性精神的表征。3浓郁的政教风气是其思想导向。我国古典诗歌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而极具政治教化功能。明清四大名著受传统政教风气熏陶而在思想导向上倾向政治教化。古典诗歌也就因此得以进入四大名著。4鲜明的地位对比是其文体原由。我国古代小说从兴起到古典文学即将终结时,都一直没能获得应有的文学地位,也不具文体意义,且含贬义。古典诗歌从来就是我国古代文学正宗的代表,地位尊崇。文体地位的巨大差异促使古代小说不得不借助古典诗歌来提高自身文学地位。5诗入小说的传统是其历史基础。我国古代诗入小说现象源远流长,为明清四大名著诗入小说现象打下了坚实的历史基础。脱胎于宋元讲史话本的明清四大名著又直接传承了它的引诗入小说的体例。6卓越的诗文才华是其作者因素。诗的国度造就富有诗才的小说家,而诗文兼备的小说家常借散文小说以诗逞才,传承诗作。这是明清四大名著诗入小说现象的作者因素。诗歌在明清四大名著中有着多方面的功用。在塑造典型形象上,四大名著都较少用诗写人物语言,仅《西游记》有些对话诗。《水浒传》、《西游记》中打斗诗、肖像诗多过《三国演义》,《红楼梦》极少有打斗诗。四大名著皆有成功地刻画人物心理的诗歌。《红楼梦》中的诗歌在人物描写各个方面都优于其他三部。在发展故事情节上,前三部小说偶有诗歌与小说情节化为一体推动其发展,而《红楼梦》中的诗歌几乎完全融入情节,甚至使其诗化了。在描写典型环境上,《三国演义》战斗场面诗多于写景诗。《西游记》描写社会环境的诗比《水浒传》少,其写景诗比《水浒传》中的多且好,二者都有很多战斗场面诗。《红楼梦》描写环境的诗多且极好。在深化主题思想上,《三国演义》里的众多评赞诗皆发挥了政教功能,《水浒传》中的诗深化了忠义主题,且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情节,《西游记》较少有表达封建正统思想的诗,《红楼梦》中的诗是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反叛、对当世统治的揭露和对“梦”、幻人生的反映。在优化艺术结构上,前三部小说中的诗歌形似贯穿结构整体,实则各不相连,且没能融入内容,《红楼梦》里的诗词看似无齐整的体例,实则统摄全局,连缀贯通,优化了结构,与人物、情节融为一体,极好地服务了主题。在突显审美价值上,这四部小说皆有着意境美、语言美、诗笔美等审美表现,但唯有《红楼梦》中的诗歌最是韵味无穷,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