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改良的Zea-Longa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R模型),观察分析通督调神针灸、常规针刺、通心络药物三种治疗方法对MCAO/R模型大鼠缺血皮质区CD34、CD133、血清VEGFR-2表达影响的差异,探究通督调神针灸法对MCAO/R模型大鼠脑保护及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选择20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275±25g。1周适应性饲养后,选取30只作为假手术组(A组),其余大鼠以改良的Zea-Longa法造模,并复制模型。剔除失败模型,选择造模成功且行为学评分相近的大鼠120只,使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通督调神针灸组(B组)、常规针刺组(C组)、通心络药物组(D组)和模型对照组(E组)每组30只。B组选取百会穴艾灸每次30min,大椎穴刺络放血,每次1-3滴;C组选取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针刺治疗;D组予以通心络胶囊,每次1.0g/kg.d灌胃。A、E组不予治疗;其余各组治疗每天1次,共28天。治疗前及全部疗程结束后各组采用改进的Bederson法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治疗第7、14、21、28天各组分别随机取5只大鼠麻醉,无菌条件下腹主动脉采血5ml,然后处死大鼠立即取脑。脑组织石蜡包埋后切片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缺血皮质区CD34、CD133阳性表达;血标本予以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VEGFR-2活性。各组均进行标本采集和指标检测。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数据统计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B、C、D、E组全部疗程结束后神经行为学评分均降低。与A组比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E组比较,B组、C组及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组比较,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C组比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通督调神针灸、常规针刺及通心络药物均可降低MCAO/R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且通督调神针灸效果优于常规针刺及通心络药物。(2)从第7天到第28天B、C、D、E组缺血区皮质CD34阳性灰度值、CD133阳性灰度值及血清VEGFR-2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A、E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各组缺血区皮质CD34阳性灰度值、CD133阳性灰度值及血清VEGFR-2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E组在第7d、第14、第21d、第28d四个时间点分别比较:第7d:与E组比较,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组比较,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C组比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4:与E组比较,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组比较,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比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1d:与E组比较,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组比较,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比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8d:与E组比较,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组比较,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比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1、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缺血皮质区CD34、CD133及血清VEGFR-2表达量在第7d较高,随后逐渐降低;2、通督调神针灸法、常规针刺及通心络药物均可不同程度促进MCAO/R模型大鼠缺血皮质区CD34、CD133及血清VEGFR-2表达,且通督调神针灸法促进MCAO/R模型大鼠缺血皮质区CD34、CD133及血清VEGFR-2表达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及通心络药物。结论:(1)通督调神针灸法、常规针刺、通心络药物对MCAO/R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有改善作用,且通督调神针灸法优于常规针刺、通心络药物。(2)通督调神针灸法、常规针刺、通心络药物对MCAO/R模型大鼠缺血皮质区CD34、CD133及血清VEGFR-2相对表达量均有干预作用,且通督调神针灸法优于常规针刺及通心络药物。(3)通督调神针灸法能有效促进MCAO/R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可能机制是动员骨髓干细胞归巢到缺血区,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