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收集内镜下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型、中医体质分布及内镜下分级等相关因素,探讨其中的相关性,得出一定的规律,将中医辨证、中医辨体及内镜诊断相结合,为RE患者临床治疗以及预防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脾胃病科住院部及门诊就诊内镜下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进行分析,结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126例符合标准患者,收集其症状、体征及内镜下表现等相关数据,进行中医辨证及体质分型,采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医证型、中医体质、内镜结果及一般情况的分布规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结果:1.本次研究126例患者,男性79例(占62.70%),女性47例(占37.30%),男女比例为1.68:1,年龄分布上,中年组61例(占48.41%),老年组为42例(占33.33%),平均年龄52.83±10.23。病程为1至3年之间的患者最多,占42.06%。发病诱因以情志不调和饮食不节占比最高,分别为42.86%和32.54%。体重分布上,超正常体重占比最多,达47.62%。HP感染阳性43.65%,阴性56.35%。2.本次研究RE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肝胃不和型(31.75%)>肝胃郁热型(23.02%)>脾胃虚寒型(16.67%)>气郁痰热型(11.11%)>脾虚痰阻型(8.73%)>气滞血瘀型(4.76%)>胃阴不足型(3.97%)。3.本次研究RE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气郁质(22.22%)>湿热质(19.05%)>阳虚质(16.67%)>痰湿质(14.29%)>气虚质(9.52%)>平和质(7.14%)>阴虚质(4.76%)>血瘀质(3.97%)>特禀质(2.38%)。4.本次研究RE内镜下分级规律为A级(51.59%)>B级(30.16%)>C级(11.90%)>D级(6.35%)。5.本次研究RE内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型及中医体质的相关性:A级以肝胃不和、脾胃虚寒和脾虚痰阻为主,B级以肝胃郁热、肝胃不和、气郁痰热为主;C、D级则以肝胃郁热、气郁痰热较多。肝胃不和证主要见于A、B级,肝胃郁热与气郁痰热型则多见于C、D级,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和平和质患者内镜下表现分级多为A级,而湿热质、痰湿质以B级、C级、D级多见。6.本次研究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四种主要体质中,气郁质以肝胃不和证最多,湿热质多见肝胃郁热以及气郁痰阻证,阳虚质见脾胃虚寒和脾虚痰阻两证,痰湿质见于脾虚痰阻、肝胃郁热及脾胃虚寒三证。结论:1.RE以中老年男性为高发人群,发病诱因以情志失调和饮食不节为主,与肥胖具有明显相关性,病程大多小于3年,内镜下表现以A、B级多见,与HP感染呈负相关。2.RE中医证型以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以及脾胃虚寒证三型较常见。3.RE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湿热质、阳虚质和痰湿质四种体质类型多见。4.RE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及内镜下表现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