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文学史上,中日两国新感觉派都是其本国较早出现的现代派,对各自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但是,由于其追求怪异的表现手法,诉求离经叛道的价值观,脱离本土的文学传统等原因,长期被排斥在正统文学史研究的视界之外。80年代以来,随着文学观念的变革和文学阐释空间的拓展,中日新感觉派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热点”。或是对两国新感觉派的作家和作品作较深入的个案研究;或是对两国新感觉派的总体特征作宏观勾勒、论述。 中国新感觉派受到过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这已是中日学界公认的事实。但是迄今为止,由于对中国新感觉派接受日本新感觉派影响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了解不够,对中日新感觉派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存在着一些偏颇。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察了日本新感觉派发生、发展及衰落的过程与原因;探讨了刘呐鸥译著《色情文化》对日本新感觉派的介绍及对中国新感觉派其他作家的影响;较细致地分析了中日新感觉派存在的共同点及差异性,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