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对比研究存在椎体内裂隙与否两种OVCF的临床特点以及二者通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的临床转归情况。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脊柱专科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存在椎体内裂隙OVCF31例患者,不伴椎体内裂隙的0VCF31例患者,共62例患者,96个骨折椎体,年龄在52-90岁之间,平均年龄72.37岁,女性患者52例(83.87%)。所有患者均有骨质疏松,骨密度T值在-2.5SD至-5.7SD之间,骨密度T值平均为-3.64SD。纳入对比研究的参数指标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术前及术后VAS评分,病变椎体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及病变椎体Cobb角。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62例患者,96节骨折椎体均经双侧穿刺入路成功完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注入骨水泥量1-10ml,平均注入骨水泥量为5.45ml。存在椎体内裂隙的OVCF(A组)与不伴椎体内裂隙的OVCF(B组)相比:(1)两组研究对象在患者年龄及性别结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程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表现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密度T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研究对象在骨水泥注入量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在发生骨水泥渗漏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研究对象间术前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研究对象间术后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不伴椎体内裂隙的OVCF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较好。(5)两组研究对象间病变椎体术前Cobb角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病变椎体Cobb角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病变椎体后凸矫正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研究对象间术后X线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恢复程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中部、后缘高度恢复程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7)两组研究对象间中医证型的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与不伴椎体内裂隙OVCF患者相比,存在椎体内裂隙的OVCF患者病程较长,术中注入骨水泥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