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关于BLK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我们推测以前不一致的结果可能是由于病程、临床表型的错误分类或人群的遗传异质性等混杂因素所导致。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两个独立的患者群体中,通过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和使用新发病例数据来减少潜在的偏倚,为了解中国汉族人群中BLK基因多态性与SLE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提供一些可靠证据。方法根据(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标准,从安徽省内两所医院进行SLE患者资料的收集工作。在取得知情同意后,分别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及外周血,患者外周血样本用于提取DNA样品。采用SNPscan技术进行基因分型。使用既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中报道的1205名健康对照者的基因分型数据,评估了BLK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与SLE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比较所研究的BLK基因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ACR分类标准和实验室参数的阳性和阴性病例之间的差异。此外,利用对照组基因分型数据,来探索BLK基因与SLE易感性的关联是否是由于肾脏损害引起的。考虑到SNP之间的连锁关系,我们进行了Conditional-analysis,以确定潜在的起主要作用的SNP位点。此外,从公共数据库(GTEx数据库和NBDC数据库)中提取目标SNPs的表达量性状位点(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e QTL)数据,分析BLK基因SNP位点与基因表达的关系。利用Drugbank数据库获得现有的治疗狼疮肾炎的药物靶点信息,并利用STRING数据库在线工具分析BLK基因编码蛋白与现有狼疮肾炎治疗药物靶点基因编码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各SNP位点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用OR值及其95%置信区间表示,并对病例来源、性别和病程等潜在混杂因素进行调整。结果分析结果显示:rs2618479与肾脏疾病[OR=1.51(95%CI:1.15,1.99),Pcorr=0.033]和蛋白尿[OR=1.47(95%CI:1.12,1.95),Pcorr=0.040]存在显著相关性;rs7812879与肾脏疾病[OR=1.61(95%CI:1.21,2.14),Pcorr=0.011]和蛋白尿[OR=1.52(95%CI:1.14,2.03),Pcorr=0.048]存在显著相关性;rs2248932的基因型频率在SLE临床特征阴性和阳性患者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发现,在两个独立的中心和新发病例组中观察到一致的结果。亚组分析的结果表明,BLK位点与抗双链DNA抗体的相关性不显著。此外,虽然结果显示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鉴于肾脏病患者中BLK基因多态性与SLE相关性的效应值相对较大,我们推测BLK基因与SLE的关联可能是由于BLK基因与肾脏损害的关联所引起。e QTL分析表明,rs2618479、rs7812879与全血以及特定的几个免疫细胞中BLK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s7812879在CD4+、CD8+和PBMC中均有P<0.001;rs2618479在CD4+、CD8+和PBMC均有P<0.001。在BLK基因编码蛋白与现有狼疮肾炎治疗药物靶点基因编码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中,发现BLK基因编码蛋白与STAT3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结论我们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证实了BLK基因遗传突变与SLE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本研究发现,rs2618479和rs7812879对肾脏疾病和蛋白尿的影响比其他临床特征更为显著。在药物靶点信息分析中发现,BLK基因可能是治疗狼疮肾炎的潜在药物靶点。未来研究需要在不同种族人群中做进一步的独立研究,以明确该基因在SLE临床特征中的确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