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普惠金融旨在为农民、城镇低收入群体和中小微企业等长尾客户提供价格合理的金融服务。就信贷服务而言,长尾客户群体在普惠金融背景下应该可以享受到更实惠的贷款利率,但在实践中仍面临着困境。由于长尾客户群体抗风险能力低、硬信息少、抵押资产缺乏,导致商业银行在提供信贷服务的过程中面临风险大、收益低、成本高等问题,从而无法实现普惠信贷业务的可持续性经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为普惠金融赋能成为可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惠金融旨在为农民、城镇低收入群体和中小微企业等长尾客户提供价格合理的金融服务。就信贷服务而言,长尾客户群体在普惠金融背景下应该可以享受到更实惠的贷款利率,但在实践中仍面临着困境。由于长尾客户群体抗风险能力低、硬信息少、抵押资产缺乏,导致商业银行在提供信贷服务的过程中面临风险大、收益低、成本高等问题,从而无法实现普惠信贷业务的可持续性经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为普惠金融赋能成为可能。数字技术将充分发挥速度快、成本低、覆盖广的优势,弥补普惠金融的短板,让金融机构与长尾客户实现双赢。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目光聚焦于正规借贷市场,把数字普惠金融对银行议价能力与家庭议价能力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如何测度银行与家庭的议价能力、数字普惠金融对双方议价能力的影响、以及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借贷双方的议价能力,并根据研究结论给出政策建议。首先,理论上分析了正规借贷市场上的借贷双方在借贷利率决定过程中存在讨价还价行为,议价能力强的一方会促使借贷利率的定价有利于自己,并建立了讨价还价理论模型。其次,利用双边随机边界法实证测算了银行议价能力与家庭议价能力的代理变量剩余值。最后,将测算的2011-2017年正规借贷市场上银行与家庭的议价能力代理变量同2011-2017年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借贷双方议价能力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讨价还价过程中,银行的议价能力强于家庭的议价能力。对议价能力效应模型进行方差分解发现,借贷利率决定的影响因素存在无法解释的部分,而议价能力因素在其中的占比达到65.56%。在讨价还价过程对贷款定价的总影响中,银行议价能力影响比重高达97.50%,家庭议价能力影响比重仅为2.50%。(2)议价能力更强的银行促使借贷利率定价有利于自己,议价能力更弱的家庭负担了更多的借贷成本。对议价能力效应模型进行剩余估计发现,平均来看,银行在讨价还价过程中促使实际借贷利率比理论借贷利率高出71.10%,家庭在讨价还价过程中只能促使实际借贷利率比理论借贷利率降低28.54%,讨价还价的净效应使得实际借贷利率高于理论借贷利率42.55%。(3)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降低银行议价能力,但与家庭议价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这会缩小银行与家庭之间的议价能力差异,使得双方在讨价还价过程中更加势均力敌,家庭也会因此负担更小的借贷成本。(4)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衍生的互联网贷款业态对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形成替代作用与竞争效应,从而降低了银行的议价能力。利用使用深度指标下的信贷指数作为衡量互联网贷款业务发展程度的代理指标,实证检验发现信贷指数与银行剩余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1)本文创新性的基于博弈论思想,将谈判因素纳入借贷利率决定的过程。借贷双方在借贷利率决定过程中会进行讨价还价,讨价还价的效应取决于双方的议价能力,所以议价能力的净效应会影响借贷利率的定价。(2)本文创新性的建立了正规借贷市场的讨价还价理论模型,利用双边随机边界法对借贷双方在讨价还价过程中获得的剩余进行估计,然后将剩余值作为衡量议价能力的代理变量,并进一步讨论数字普惠金融对借贷双方议价能力的影响。
其他文献
2018年以来我国逐渐取消了外资机构持股中资金融企业的持股比例限制,这一系列信号表明中国保持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以及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外资股东参股中资银行,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银行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银行风险,但另一方面却提高了监管者监管以及防范风险的复杂性。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银行体系的不稳定会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不稳定。因此,研究外资参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梳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非金融企业“脱实向虚”的问题越发严重,已经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重视,相关文献和研究表明,金融与实体部门的利润差距以及企业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数字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相结合而派生出的一种新型金融业态,极大地补充了非金融企业的有效融资渠道,有助于缓解传统银行信贷中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并提升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对于缩小金
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是我国基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角度提出的,这对于促进西部大开发在新时代形成全新的局面以及同时推动发展长江经济带起着及其重要的支持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建设"一带一路",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大量的公司出现了股价崩盘的现象,这种情况对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转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对整个经济状况的发展也是很大的打击,同时股价崩盘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以及金融
受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和民众对金融服务意识增强的影响,近些年货币市场基金发展较快,但按照美国经验,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成分,在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货币市场基金蓬勃发展的时期,深入研究货币市场基金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非常有必要。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本文以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表示,其综合反映了商业银行
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如期发布,文件明确指出,要继续做好“三农”工作,持续稳步地推进乡村振兴工程。目前,我国农户由于交易成本高、缺乏优质抵押物等种种原因,仍然面临着贷款“贵”和“难”的问题,资金缺乏是阻碍农户生活改善和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农户家庭的正规信贷获得、改善农户的生产和生活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普惠金融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但传统的普惠金融由于成本高、效率
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支柱。衡量创新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创新产出。宏观方面的创新发展需要微观主体加以支持、实现,而创新产出最重要的微观主体正是企业。其创新产出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能够推动自身立足于行业前列,更是引领国家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是激励企业内部人员努力研发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中国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本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农民就业和收入增长作出了部署要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一直是国计民生领域的热点议题,也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近些年,政府不断通过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和税收等方式对“三农”领域进行财政补贴,以此保障农户的基本收入,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尽管这些收入保障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的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现阶段中国经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全球竞争愈发激烈,各国对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创新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也是国家蓬勃发展的关键保证。根据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可知,2020年我国创新指数的全球排名为第十四位,相较过去几年已有显著提升。企业是创新研发的主体,我国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支持发展企业创新,采取包括政府补助、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手段激励企业创新发展。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企业创新均面临着
创新驱动战略是推动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来自资本市场方面的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作用显得尤其重要。中国首个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政策--“沪港通”政策于2014年实施,是中国资本市场与外界互联互通的一座里程碑,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本文基于“沪港通”政策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于我国上市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否存在影响,并剖析其具体影响机制,对引导资本市
近年来,中国步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一环境下,央行使用利率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节的次数不断增多,利率也因此成为了投资者解读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变量,它的变动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更是远胜从前。然而股市中存在着种种难以解释的异象,使得利率变动影响股票市场收益率的路径更为复杂,学者们对其看法也是莫衷一是。但是,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当投资者情绪这一概念被系统提出后,投资者情绪成为了解释利率变动对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