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光纤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温度、应变、压力、震动等外界物理量的监测。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光纤传感器无法避免的会受到多个物理量的同时作用,因此产生参量间的交叉敏感问题,进而影响到传感器在应用测量中的准确度。本论文首先设计了单参量敏感的光纤传感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温度和应变的交叉敏感问题。其次,在解决交叉敏感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可同时测量两个参量的双参量光纤传感器。最后,设计了可同时测量温度、应变及折射率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纤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温度、应变、压力、震动等外界物理量的监测。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光纤传感器无法避免的会受到多个物理量的同时作用,因此产生参量间的交叉敏感问题,进而影响到传感器在应用测量中的准确度。本论文首先设计了单参量敏感的光纤传感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温度和应变的交叉敏感问题。其次,在解决交叉敏感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可同时测量两个参量的双参量光纤传感器。最后,设计了可同时测量温度、应变及折射率的三参量光纤传感器。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点总结如下:1.实验制作了一种基于少模光纤(FMF)温度不敏感的应变光纤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FMF-FMF-FMF级联结构,采用偏芯熔接的方法进行制作。研究结果表明,在波长漂移方面分析,当应变在0με到700με范围内变化时,应变灵敏度为-3.13pm/με,线性相关系数值为0.994。当温度在20-40℃范围内变化时,波长最大漂移量为5pm/℃;当温度在40-60℃范围内变化时,波长不发生漂移。因此,该应变光纤传感器在40-60℃环境温度下不存在交叉敏感性问题。所制作应变光纤传感器不仅可以提高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应变测量分辨率,并且具有结构紧凑、易于铺设的优点。2.设计并实验证明了一种由少模光纤和光子晶体光纤(PCF)组成的应变不敏感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FMF-PCF-FMF混合光纤结构,该结构可由熔接机自动熔接方式制作,这样大幅提高了传感器的鲁棒性。此外,两端对称的结构使传感头不受光束入射方向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范围为20-80℃时,所提出的光纤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高达38.6pm/℃。同时,当应变在0με到3000με范围内变化时,该传感器的应变灵敏度可低至-0.45pm/με,这表明该传感器对应变不敏感。所设计的温度光纤传感器同时具有较高的温度灵敏度及超低的应变灵敏度,且其结构紧凑,制造简单方便、鲁棒性好,在石油管线及电缆火灾预警监测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3.基于少模光纤和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组合制作了一种双参量光纤传感器,可以同时测量应变和温度两个物理参量。该传感器的光束从单模光纤(SMF)入射并从FBG输出,具有SMF-FMF-FBG的混合光纤结构。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的传输光谱具有消光比高达23d B的谐振峰。在应变从0με到450με范围内变化,谐振峰的应变灵敏度为-2pm/με,线性相关系数值为0.998。在温度从-10℃到30℃变化范围内,谐振峰的温度灵敏度为-47pm/℃,线性相关系数值为0.995。所制作的双参量光纤传感器具有制造简单、制作成本较低、温度及应变灵敏度高、线性度好等优点,为光纤双参量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4.设计了一种由无芯光纤(NCF)和双芯光纤(TCF)组成的高灵敏度双参量光纤传感器,可同时进行测量应变和温度。该传感器具有NCF-TCF-NCF-TCFNCF的混合对称结构。在应变从0με到600με变化范围内,传感器谐振峰A的应变灵敏度为-5.46pm/με,线性相关系数值为0.985。当温度在35℃到60℃范围内变化,谐振峰A的温度灵敏度为48.6pm/℃,线性相关系数值为0.958。通过对比可知,NCF-TCF-NCF-TCF-NCF的混合对称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应变和温度的双参量光纤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及应变灵敏度。所设计的双参量光纤传感器在高灵敏度应变和温度的双参量监测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5.设计并实验制作一种基于NCF-FMF-NCF对称结构的多参量光纤传感器,能够同时测量应变、温度和液体折射率(RI)。从测试的传输分析,该传感器具有三个谐振峰,根据这三个谐振峰对应变、温度和折射率的不同敏感性反应即可实现三参量传感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当应变在0με到1400με范围内变化,三个谐振峰的应变灵敏度分别为-3.5pm/με,-1.9pm/με和-4.1pm/με。温度从35℃增加到55℃时,三个谐振峰的温度灵敏度分别为162pm/℃,194pm/℃和162pm/℃。当甘油溶液的折射率从1.3707增加到1.39809时,三个谐振峰的折射率灵敏度分别为22.9pm/RIU,24.6pm/RIU和97pm/RIU。基于多参量传感器测量原理,最后可得该传感器在波长分辨率为50pm时,其应变、温度和折射率测量分辨率分别为50.155με、0.685°C和1.755RIU。所制作的三参量光纤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配置简单、结构紧凑、灵敏度高等优点,在应变、温度和折射率三参量传感探测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传统并联机构是由多条支链连接在动平台和基座之间构成的多环闭链结构,由于多支链和多环闭链结构,造成并联机构存在结构复杂,工作空间小等缺点,影响了机构的性能。简化并联机构的结构,增大工作空间成为提高并联机构性能的关键。多自由度单环并联机构由两条支链构成,其结构简单、工作空间大,既能够克服传统并联机构的缺点又能保留其优点。因此,开展多自由度单环并联机构的构型综合研究,设计新型并联机构,这对于提高机构性能
混合直流兼具基于电流源换流器(Line Commuted Converter,LCC)的常规直流和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柔性直流的技术优势,既可降低换相失败风险,又可实现大容量、低成本、远距离输电和组网运行,我国已率先开展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研究与建设。混合直流多采用经济性更好的架空线路作为电能传输通道,但架空线路工作环境较为恶劣,
轴承作为铁路车辆走行部的关键零部件,其状态直接影响列车运行品质和行车安全,对轴承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能够保障车辆平稳运行,及时发现潜在故障,为检修提供科学决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利用深度学习实现机械故障诊断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深度学习在铁路车辆轴承故障诊断中仍存在两个局限性:首先,泛化性强的诊断模型需要大量的有标签故障样本,然而在铁路场景中获得充足的有标签样本难以实现;其次,由于转
聚酰亚胺(PI)气凝胶材料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气凝胶之一,具有耐高温和极低温、高柔韧性、以及高效隔热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能源、船舶以及微电子工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均将其作为未来高端装备迭代升级的关键战略材料之一。目前,国内对PI气凝胶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很多技术瓶颈仍未解决,现有的PI气凝胶存在收缩大、柔性低、耐温性低和功能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冷冻干燥自组装、本征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具有高的吸收系数,灵活可调的能级结构,较长的载流子寿命与较长的载流子扩散长度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材料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自从2009年首次报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至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由3.8%迅速提升至25.7%。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以依据器件结构划分成为n-i-p型与p-i-n型两大类型。目前获得高光电转换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大都是基于n-i
党群关系是政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事关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今天的辉煌成就,从根本上说,就是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自然就会遭受挫折。新时代是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时代,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和社情的变化,
桥式吊车作为一类典型的欠驱动机电系统,广泛用于运输各类固、液态货物。其作业任务要求快速运输货物至期望位置的同时,充分抑制负载摆动。然而,桥式吊车系统具有的高度非线性和耦合性,导致作业过程中负载极易产生剧烈摆动;特别是在吊运液体时,负载容器摆动必然伴随内部液体的非线性晃荡,这给吊车安全控制带来巨大的挑战。当前工业桥式吊车大多依赖操作人员手动控制,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差,因此迫切需要高性能、强鲁棒性
国家形象是一国治理水平的重要反映。高水平的社会治理不但能够维持社会稳定发展,而且能够有效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社会治理与国家形象建构之间相辅相成。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不断地推动社会治理实践的发展,而社会治理实践的发展能够为建构良好国家形象奠定基础。全面提高的社会治理水平,表征着国家形象的整体提升。从宏观上来看,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治理体系主要包括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绩效等要素。三者相互作用,共同
原子层厚度的硒氧化铋(Bi2O2Se)得益于高载流子迁移率,良好环境稳定性和合适的窄带隙等优异的特性,在电子和光电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基于Bi2O2Se构筑的异质结在改善逻辑器件短板和拓展功能方面的潜力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尽管Bi2O2Se及其非范德华异质结的电学性质已被广泛研究,但目前仍然缺乏对该材料体系在超快时间尺度上载流子动力学特征的解释,这对于从本征性质层面探索器件的性能极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以及选线、地形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出现了一些开挖跨度很大的浅埋隧道,现有研究成果不能完全套用于此类浅埋超大跨隧道,对超大跨隧道尺寸效应、围岩荷载计算法、支护体系承载机理等问题均需要进一步研究。新建杭台高铁下北山四线隧道的开挖跨度为26.3 m(开挖面积大于350 m~2),覆土范围仅为5~57 m。论文以该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理论分析等方法,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