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蕊石Ophicalcitum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始载于宋《嘉佑本草》。自1963年开始《中国药典》均有收载,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花蕊石,酸,涩,平,归肝经。功能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跌扑伤痛”。花蕊石的现代研究文献不多,其中花蕊石的临床研究文献多于化学成分的研究文献。本课题组考证了花蕊石的历代本草,综述了花蕊石的炮制历史沿革,为了进一步研究和综合利用花蕊石药材,本课题组增加了花蕊石的理化鉴别和显微鉴别;通过性状、全元素、晶型分析,采用先进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偶和等离子质谱法、IR、X-射线衍射分析法、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等手段分析花蕊石的矿物组分和比较不同产地花蕊石的质量差异;研究建立了花蕊石中主成分碳酸钙的含量测定方法——EDTA滴定法,从而制订了花蕊石的质量标准。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收载的花蕊石缺少鉴别和含量测定项[1]。由于花蕊石是一种常用的矿物药,其质量的优劣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因此本课题组承担制定《中国药典》2010版增补版花蕊石的质量标准的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理化鉴别和显微鉴别项;增加含量测定项;增加了花蕊石中五种重金属元素:铅、镉、砷、汞、铜含量限度标准,填补了药典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