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样癌及癌前病变的基因突变比较和宫颈脱落细胞与外周血游离DNA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评估价值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2003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仅此于宫颈癌。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升高并呈现年轻化态势,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子宫内膜癌包括多种组织学类型,其中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endometrial carcinoma,EEC)最为常见,约占全部内膜癌的75%~80%,与长期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有关,预后相对较好。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属于EEC的癌前病变,如果不接受治疗,大约20%的EIN会进展为子宫内膜样癌,但是从EIN到EEC的分子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从EIN发展为EEC的关键致病基因的识别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癌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Lynch综合征相关的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其发生与错配修复基因的胚系突变有关,而其他癌症易感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sequencing,NGS)技术的进步,使得研究者可以更深入的挖掘人类基因组。目标区域深度测序可以通过对几个到几百个基因的靶向基因集合(Panel)的全部外显子进行检测,来探索肿瘤患者的遗传改变、患病风险和易感位点,测序深度更深而结果更易解读,为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一种便捷、经济的方法。研究目的:探索中国人群子宫内膜样癌及癌前病变的体细胞突变特点,寻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相关的驱动基因及候选功能基因。通过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队列中癌症易感基因的检测,以期找到其他可能会增加子宫内膜癌患病风险的易感基因。研究方法:1.收集了 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手术的36例EIN和79例EEC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及冰冻肿瘤组织。2.利用覆盖363个肿瘤相关基因全部外显子区域的基因Panel对肿瘤组织和外周血进行目标区域深度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1.EEC组患者的中位肿瘤突变负荷(TMB)显著高于EIN患者(5.49 vs 2.96个突变/Mb,P<0.001)。高突变负荷组均存在DNA损伤修复基因的突变,涉及的基因主要包括POLE,POLQ,BRCA 和错配修复基因(MSH2,MSH6,MLH1,MLH3,PMS1 和 PMS2)。2.所有病例中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依次为PTEN(53.9%),PIK3CA(46.1%),CTNNB1(29.6%),PIK3R1(29.6%),ARID1A(28.7%),KRAS(11.5%),CTCF(13.0%),FGFR2(12.2%)和ARID5B(11.3%)。两组的高频突变基因大部分一致,但EEC组基因PTEN,PIK3R1,ARID1A,KRAS,CTCF,ARHGAP35 和 KDR 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 EIN 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且,基因CTCF,ARHGAP35,NF1,KDR和TP53的突变仅出现于EEC组。3.41.7%的样本中存在拷贝数变异(CNV),但整体CNV负荷相对较低(中位CNV为2个,范围:0-37个)。绝大多数CNV为基因扩增,其中VEGF-B基因扩增最为频繁(17.4%),并且EEC组中VEGF-B基因扩增频率明显高于EIN组(P=0.008)。4.通过生物学信息分析及功能预测,44个基因被预测为EEC发生过程中的驱动基因,其中 PTEN,PIK3CA,PIK3R1,CTNNB1,ARID1A,KRAS,CTCF,FGFR2,ARID5B,TP53以及FOXA2与其他基因相比作为内膜癌驱动基因的可能性更大(P<10-7)。另外,新发现4个子宫内膜癌的候选功能基因(CTCF,ARHGAP35,NF1和KDR)。5.胚系突变检测结果显示,2例患者存在Lynch综合征相关基因(MLH1和MLH2)的致病性胚系突变,8例患者携带6个非Lynch综合征基因(MUTYH,GALNT12,POLE,MPL,ATM和ERCC4)的致病或可疑致病性胚系突变。结论:1.利用目标区域深度测序,首次描绘了中国人群中子宫内膜样癌及癌前病变的基因突变图谱。2.与EIN相比,EEC的突变负荷更高,主要归结于DNA损伤修复通路中的相关基因突变。3.EIN与EEC中的高频突变基因较为相似,但EEC中存在与EIN有别的特殊基因突变(CTCF,ARHGAP35,NF1,KDR以及TP53),以及频繁发生的VEGF-B基因扩增,这些遗传学改变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转化、发展及转移相关。4.除Lynch综合征相关基因突变外,可能存在其他会增加子宫内膜癌遗传易感性的基因突变,未来需要更大人群的研究数据来评估这些基因的胚系突变对子宫内膜癌患病风险的影响。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ncer,EC)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发达国家及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其发病率已跃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以往认为,子宫内膜癌治愈率高、预后良好,但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死亡率也在逐年增加,新发肿瘤临床期别晚、分化差可能是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当前临床上主要根据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和形态学诊断来制定治疗方案,对于早期患者,单纯外科手术治疗就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而对于晚期患者,需要综合手术、化疗、放疗甚至靶向和免疫治疗等多种疗法,因此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膜癌的诊断方法包括:经阴道超声、血清CA125检测、分段诊刮、宫腔镜检查等,但这些检查各自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经阴超声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CA125敏感性不高,分段诊刮有一定的侵入性并且存在20%~25%的漏诊率等,这些都影响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近年来,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式检测技术,因其损伤小、操作简便、重复性强等优势而日益受到关注,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分子标志物来获取肿瘤信息。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外周血及宫颈脱落细胞中都存在肿瘤源性DNA,这些肿瘤源性DNA包含了肿瘤相关的遗传信息。通过高灵敏的DNA检测技术从宫颈脱落细胞和外周血中检测肿瘤源性DNA及相关基因突变情况,有助于对患者体内的肿瘤分子类型辅助诊断、动态监测肿瘤变化并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从而推进精准医疗的实施。研究目的:1.探索外周血及宫颈脱落细胞游离DNA浓度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2.探索外周血及宫颈脱落细胞游离DNA与配对组织突变位点检出的一致性情况;3.探索外周血及宫颈脱落细胞游离DNA中一致性突变的检出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1.收集了 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手术的84例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患者的配对外周血、宫颈刮片及子宫内膜病灶组织;2.利用环化单分子扩增和重测序(cSMART)技术,以覆盖363个肿瘤相关基因全部外显子区域的基因Panel对子宫内膜病灶组织、外周血及宫颈脱落细胞中提取的游离DNA进行高通量及靶向深度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1.纳入本研究的84例患者中,外周血和宫颈脱落细胞中游离DNA浓度的中位值分别为 6.8ng/ml(范围:3.0-44.7ng/ml)和 19.2ng/ml(范围:1.5-32.2ng/ml),EIN 组和 EC组血浆及宫颈脱落细胞中游离DNA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组织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外周血cfDNA浓度更高(P=0.004,P=0.03),较高的FIGO分期与淋巴脉管间隙受累者的血浆cfDNA浓度似乎更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P=0.05)。另外,未发现宫颈脱落细胞中游离DNA浓度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均大于0.05)。2.以363基因Panel检测,42.9%(36/84)的外周血cfDNA中检测到与组织一致的基因突变位点,覆盖73个基因的115个位点;77.4%(56/84)的宫颈脱落细胞游离DNA中检测出与组织一致的基因突变位点,覆盖235个基因的701个突变位点。宫颈脱落细胞游离DNA中一致性突变位点的检出比率显著高于外周血(P=0.002)。3.EC组外周血游离DNA中一致性突变位点的检出率明显高于EIN组(53.4%vs 15.4%,P<0.001),并且一致性突变的检出率在高组织病理分级、淋巴脉管间隙受累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3,P=0.047),而不受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诊断时CA125水平以及cfDNA浓度的影响(P均>0.05)。4.EC组宫颈脱落细胞游离DNA中一致性突变位点的检出率显著高于EIN组(94.8%vs 38.5%,P<0.001),而且一致性突变的检出率不受FIGO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受累、淋巴结转移、诊断时CA125水平以及宫颈脱落细胞游离DNA浓度的影响(P均>0.05)。结论:1.基于cSMART技术的多基因检测Panel可以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与外周血游离DNA中检测到肿瘤源性DNA的存在。2.与外周血相比,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中更容易检测到与组织一致性的突变位点,提示其可能更适合作为子宫内膜癌的液体活检方式。3.外周血游离DNA中肿瘤源性DNA的检出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病理分级、淋巴脉管间隙受累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以及宫颈脱落细胞游离DNA中肿瘤源性DNA的较高检出率,提示未来液体活检可以作为组织活检的补充,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风险分层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正>炕围画是一种民间的室内装饰画,亦称"墙围画"。在我国北方比较流行,是壁画、建筑彩绘、年画的复合体。晋东南地区、吕梁地区、晋中地区、忻州地区、雁北地区均有分布,其
贵州省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及热水以低温为主,地热资源以沉积地层类型为主,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本文阐述了贵州省地热资源禀赋特征及勘查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该省的资源需求
<正>广东省环保局关于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的工作要求指出,到2010年底前,对不符合保留条件的电镀企业,一律实行入园经营或关停淘汰。为扶持市区电镀企业年底"入园",江
目的:依托专业数据库,开展以医院为基础的结直肠癌和胃癌的注册登记研究,全面收集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连续性资料,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分析获得结直肠癌和胃癌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类新型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也给传统的金融模式带来了冲击。其中,银行业在在这次的
当前,全球能源枯竭、自然环境持续恶化问题日益凸显,推行再制造产业已经成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再制造生产车间的合理规划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再制造产业的能源效率,缓解能源压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现今,关系到平衡经济利益与环境资源问题的再制造车间的生产调度问题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由于再制造车间的加工路径较复杂,是典型的再制造柔性作业车间,因此,本文针对再制造柔性作业车间的生产调
生物硫醇在生命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实现对其定量检测,许多基于比色方法的有机小分子探针被开发出来。比色有机探针虽然操作简单易使用,但是其灵敏度、检测限较低,检
双折射型干涉成像光谱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光学探测手段,有着结构简单、体积紧凑、高通量以及高光谱分辨率等优点,在物质分类、目标识别、环境检测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
包容并蓄、勇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精神品质,它在无形中决定着这个政党的动力之源和发展轨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坚持学习和借鉴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先进理论
目前开展校内实训教学,建设校内综合模拟实训室是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打破传统模式,运用创新思维,深化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才能实现高职教育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