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霸王属(蒺藜科)的系统发育及霸王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uidu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蒺藜科(Zygophyllaceae)是一个古老的小科,约有285种植物。霸王属(Zygophyllum L.)是蒺藜科最大的属,属内约150个种,我国有20多种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该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霸王属植物中,只有霸王(Z.xanthoxylon(Bge.)Maxim.)和喀什霸王(Z.kaschgaricum Boriss.)为灌木,其余种类皆为草本,该属有优良的抗逆植物、药用植物且大多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霸王往往是荒漠群落里的优势种,对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霸王属物种的基础形态学特征描述不够全面,物种组成还存在一些争议,而且系统发育研究也缺乏对属内物种关系的深度解析。本研究利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霸王属植物进行叶表皮、花、果实及种子形态、微形态观察,描述并比较其形态特征及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SLAF-seq测序获得15个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开发并获得高一致性的SNP位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霸王属进行系统发育、分子钟估测及形态性状重建等研究;同时开发霸王EST-SSR引物并对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观察了我国霸王属14个物种的叶表皮微形态、14个物种的花形态、12个物种的形态和微形态特征并进行形态描述。霸王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表面有片层状或颗粒状蜡质;叶片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分布且下陷;气孔器外拱盖表面和内缘均有颗粒状或片层状蜡质且内缘呈浅波状。花瓣与雄蕊异长;鳞片状花丝附属物通常长为花丝的1/3,少1/2,常淡黄色且均透明;其表面光滑,稀突起,先端全缘浅波状或裂为锯齿状、长细齿状。霸王属植物种子表面有柱状突起,稀呈簇状毛状体,湿润时种子表面附有透明黏液。除大花霸王(Z.potaninii Maximowicz)和新疆霸王(Z.sinkiangense Y.X.Liou),其它霸王属植物种子具有透光性。此外,依据喀什霸王(Z.kaschgaricum Boriss)和霸王在叶、花、种子等形态或微形态特征上均无明显差异,其果实的形态变化认为是种内变异。(2)对霸王属15个物种和骆驼蓬属(Peganum L.)2个物种,共26个样品的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并进行组装、注释等分析,其中骆驼蓬属作为外类群,其为广义蒺藜科的一个属。霸王属物种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大小在104,221~106,286 bp之间并拥有典型的四分体结构。该属叶绿体基因组共有111~112个基因,其中74~75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33个t RNA基因,4个r RNA基因所有叶绿体基因组的基因顺序和结构相似。叶绿体基因组缺失ndh基因和r RNA基因,其中4个r RNA基因位于SSC区,而非IR区。在IR/SC边界的相似性大于本属与骆驼蓬属之间的相似性。在24个霸王属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9个高变区均位于基因间隔区:mat K-trn Q、psa C-rps15、psb Z-trn G、rps7-trn L、rps15-trn N、trn E-trn T、trn L-rpl32、trn Q-psb K和trn S-trn G。此外,在24个霸王属叶绿体基因中鉴定到2,459个cp SSR标记,其中7个为霸王属特有的cp SSR标记。(3)在对霸王属15个种55样品和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owicz)3个样品进行SLAF-seq测序基础上开发了全基因组水平的18,327个高一致性SNP位点,其中四合木为外类群(驼蹄瓣亚科)。利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和全基因组的SNP位点信息重建了中国霸王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其结果强烈支持中国霸王属植物分为草本分支和木本分支,其中草本分支由2或3个亚分支组成。果实形状、是否具翅、果实是否开裂比较好地支持草本分支的系统发育关系。结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树的结果,认为喀什霸王(Z.kaschgaricum)和霸王(Z.xanthoxylon)不能作为两个独立的物种,应予以归并,同时支持将Sarcozygium(包括霸王和喀什霸王)作为Zygophyllum的一个亚属。系统发育结果确定了大部分霸王属物种,其中包括与细茎霸王(Zygophyllum brachypterum Karelin and Kirilov)形态非常相似的豆型霸王(Z.fabago L.),但在石生霸王(Z.rosowii Bunge)的分支上物种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中国霸王属植物在中新世早期开始分化,草本类霸王爆发时间早于木本类霸王。对中国霸王属植物四种主要形态特征的祖先状态重建结果认为果实不裂、果实无翅、1对小叶和心皮数目5可能其为祖先类型。(4)在霸王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开发了EST-SSR引物并筛选出22对特异性高、多态性好的引物,并利用22对引物对29个霸王群体进行遗传标记。霸王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自东而西逐渐降低且He与经度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果实较小、近狭卵球形的喀什霸王样本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分支,而是与霸王彼此嵌合;地理距离较近的居群首先聚集在一起,且居群间具有明显的地理结构。AMOVA显示,32.62%的遗传变异来自居群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明显,而大部分遗传变异(67.18%)自居群内。地理距离明显影响遗传分化;居群间基因流小不足以抵制遗传漂变,并且天然地理屏障阻碍了基因交流。所有霸王群体分为东西两个谱系,天山干山谷居群可能存在基因渐渗或杂交现象。推测西部谱系可能存在隐存种,且天山干山谷和贺兰山地区可能为霸王在末次冰期时的避难所和分化中心,冰期后回迁并向邻近地区扩散而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在聚类分析中喀什霸王没有形成单独的分支,也没有形成独立、纯粹的谱系,同样支持将其归入霸王。
其他文献
民以食为天,为了让人民吃得放心,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力度,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我国耕地土壤和灌溉水中依然存在着重金属污染问题,这些重金属会随着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积累在农作物中,再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民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陕西作为我国苹果种植和生产苹果加工产品的大省,对苹果汁中重金属的控制不仅能确保苹果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更有重大意义。本文选
学位
沼气工程生产因原料优化与配比困难导致产气效益低下等问题屡见不鲜。而导电性添加剂是沼气工程生产中提高厌氧发酵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明确其对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对指导厌氧发酵中导电性添加剂的使用和相关理论基础的完善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牛粪和餐厨垃圾分别作为发酵底物,分析加入生物炭、磁性生物炭和磁铁粉三种导电性添加剂在0%、2.5%、5%和7.5%四种剂量下对单一底物厌氧发酵产气特性、过程特性、微生
学位
玉米赤霉烯酮(ZEN)是一种由镰刀菌属产生的具有雌激素作用的真菌毒素,可通过污染谷物和饲料进入食物链,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近年来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因此,研发快速、灵敏、准确的ZEN检测技术对于保障全球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免疫层析技术(ICA)是将免疫技术、色谱层析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不依赖大型设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
学位
梅花(Prunusmume Sieb.et.Zucc.)是典型的亚热带落叶阔叶小乔木,因其花果、树姿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其不畏严寒在寒冬高傲怒放的开花特点,一直以来在中国文学和民族精神中代表着坚毅、高洁的形象,是中国的十大传统名花之一。然而梅花原产中国西南地区,其主要分布区以秦岭以南为主。虽然梅花生性强健,已经突破了其自然生长范围,在北方部分地区已能露地栽培,但是北方的冬季酷
学位
细菌VΙ型分泌系统(Type VI secretion system,T6SS)作为纳米级跨膜的分泌系统,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中,通过将效应蛋白注射到细胞外,建立起细菌与细菌、细菌与环境、细菌与宿主之间的联系。假结核耶尔森氏菌YPⅢ一共有四套T6SS(T6SS-1~T6SS-4),前期研究表明T6SS-1能够在37℃下高表达,并且受到铁摄取调节蛋白(Ferric uptake regulato
学位
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物浪费和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使用杀菌包装膜包装食品是防止其受到食源性致病菌侵染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现有杀菌包装膜面临着杀灭不智能、杀灭不瞬时、杀灭不持续、杀灭力低等问题。包装膜内的杀菌功能物质也面临着成本高和稳定性差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借助纳米技术制备了4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包装膜,测试了膜的杀菌效力并揭示了相应的杀菌机制,最后综合评价了膜在水果保鲜中应用的可行性。
学位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s therapy,PDT)因其独特性质如较低的全身毒性、不启动耐药性和最小的侵袭性而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光敏剂的暗毒性、水溶性和靶向性差、传统光敏剂对O2依赖度高而致密的肿瘤组织O2浓度低等缺点,往往会导致PDT疗效不佳。大环主体分子能够和各类客体基团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整合成超分子体系,无需复杂的合成步骤和纯化过程。特
学位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全球性减贫进程显著放缓的宏观背景下,中国政府却依旧通过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与制度优势,如期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及832个贫困县的全部摘帽,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及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在四十余年的农村扶贫开发实践中,中国走出了一条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的脱贫之路,并形成了一套区域与个体双重瞄准的农村扶贫开发政策体系。然而,
学位
H+-ATPase是以离子转运为主要作用的功能性蛋白,该蛋白广泛存在于植物质膜(Plasma membrane,PM),以及植物组织的其他各种内膜系统中,在细胞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质酸化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信号,与PM H+-ATPase活性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诱发的原生质体细胞质酸化促进了丹参酚酸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但丹参PM H+
学位
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真核生物m RNA上最常见、含量最丰富的化学修饰。m~6A-seq测序技术在动物、酵母、细菌等领域的成功应用揭示了m~6A修饰在调控RNA剪接、出核、翻译和降解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植物内广泛存在的基因重复事件如何影响m~6A进化尚不清楚,相应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仍然缺乏。本论文构建两种玉米自交系和包括玉米在内的13种植物的m~6A修饰图谱,分析植物中m RNA m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