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十年高速城市建设中,传统城市被大规模的现代城市建设所替代,每个城市逐渐丧失其地域性,变的千城一面。虽然我们对于传统城市及其内部形成的独特场所环境氛围开始逐渐重视,但是在实践中建筑师去寻找场所环境与建筑场所之间的联系时,往往会陷入单纯的表象模仿和符号复制,对于人感受场所的内在过程和产生的意义并没有做过多的思考,这导致了大量的无意义“地域性”建筑。论文主要以笔者在研究生阶段所参与设计的实际项目-苏州仓街商业地块典型建筑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项目以苏州古城的传统场所记忆入手,总结提炼了古城城市营造的各项原型特征,充分考虑场地内现存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新建筑的设计将原有场地各要素统一起来,实现了场所精神的重塑与发扬。因其城市环境的典型性和场地条件的复杂性,论文将其作为场所精神传承与重塑的主要实践案例。以点带面探讨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挖掘强调场地现有场所精神,关心人在场所中的精神体验。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综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内容,概括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全文框架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基于场所精神的理论及意义,通过对建筑师在设计行为中的思维活动的探究,对建筑实践中场所精神实现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关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与第四章则从笔者参与的仓街商业地块典型建筑入手,对具体建筑实践如何延续重塑场所精神做了详细的分析。这部分行文逻辑以项目设计发展为脉络,以期能够更多的将具体实践中的思维活动展现出来;第五章以三、四章为基础,总结基于场所精神视角下本项目的具体方法研究,是对第二章宏观方法的特殊场所下方法细化的发展;第六章结语,总结本文对于场所精神新理解,以及基于场所精神下的建筑实践思考及相应设计策略。场所精神的传承与重塑在于人对于场所环境意义的具体感知,在这个过程中,外部场所环境现象通过知觉体验产生的前反思是否能够引起人的后反思经验世界的共鸣,是人能否感受到场所精神的重要一步。通过对人经验世界构成的研究并针对本次建筑实践,将场所精神传承与重塑的建筑实践方法总结为表象模仿到原型转译、知觉感知与建筑实体、地域文脉与场所氛围三个方面,而每个方面又具体细化为集体记忆与原型、新旧建筑拓扑变换、新的继承和旧的发展、身体感官与物质材料、运动与路径、图像与模型、地域文化的形成、场所氛围的变迁、艺术的抽象与文化的再现九个方面。这九个方面是对于前反思感受和后反思共鸣在具体实践环境下的细化研究。通过仓街商业典型地块设计,提供了场所精神实现和建立宏观方法的具体策略,为以后建筑实践提供了具体可参考的方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