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单次用药后中药性味归经的抽象作用与中药多层次、多靶点、多因素作用的形态学基础,为中药药性的客观化判定提供实验基础。研究14C-2-脱氧葡萄糖放射自显影技术应用于药性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用14C-2-脱氧葡萄糖代谢放射自显影技术及冷冻切片等方法,观察小鼠各器官组织在口服39味涵盖所有不同性味归经药性中药后1小时、2小时及4小时后的反应。将实验数据应用最小二乘法对时间回归,并将获得的二次方程转化为直线方程,T检验比较用药组与空白组直线方程斜率的差异。以用药组直线斜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者,表示药物对该组织有作用。将药物作用与药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数据挖掘以及聚类分析。
结果:所有用药组对大部分组织器官作用斜率(b)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温性药物与小肠有较高的相关性;甘味药物与大脑、小脑有较高的相关性;辛味药物与大脑及下脊髓有较高的相关性;苦味药物与小脑及延脑有较高的相关性;归肺经的药物与肝脏有较高的相关性;归心经的药物与延脑有较高的相关性;归胃经的药物与小脑及心脏有较高的相关性。人工神经网络数据挖掘结果表明,一种药性作用于多个器官组织,各药性药性作用的器官组织的类别以及作用程度有所不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次用药后将器官组织分为7类时,各类的机能变化在性味归经变量上具有统计学差异(酸性除外),且形成的类别最少。
结论:用14C-2-脱氧葡萄糖放射自显影展示中药药性的多层次、多靶点、多因素作用的形态学基础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中药性味归经的作用是多系统、多途径、动态的。一种药性作用于多个器官组织,不同药性可作用于相同的器官组织,其差异体现在作用性质(兴奋或抑制)以及作用程度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