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近年来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问题。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GMCs)是最早成为DN的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对象的。GMCs的活跃性使得其在受到持续的高糖或代谢紊乱等的刺激是会发生自身的增殖,并引起分泌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ECM过度积聚系膜区则会促使基底膜增厚,日久则会导致的肾小球硬化以及间质纤维化,此基本病理改变会贯穿于DN病程的始终。与此同时,GMCs还可以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正常状态下,该酶可以维持ECM生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DN发生时,该酶类降解能力的失衡引发ECM过度聚积。ECM的主要成分为IV型胶原,基质金属降解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基质金属降解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降解该胶原的主要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类。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作为致肾小球纤维化的重要的细胞因子,可以通过直接导致肾脏ECM分泌过多,也可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间接导致ECM的过度积聚,加速DN的进程。中医药在防治DN方面经常通过多靶点、多环节共同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程,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对于中医药防治DN的机制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论文在马建伟教授前期研究的滋肾通络方可以有效防治DN的基础上,应用体外细胞实验,从细胞外基质降解的角度,以苯那普利作为阳性药物,以高糖环境下LPS刺激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作为模型,观察滋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对于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以及TGF-β1、MMP-2、MMP-9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滋肾通络方治疗DN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其防治DN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滋肾通络方不同剂量含药血清;2、采用高糖+LPS作为刺激因子,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促使其增殖;3、将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8组:⑴正常组;⑵高糖组;⑶高糖加LPS组;⑷苯那普利组;⑸滋肾通络方小剂量组;⑹滋肾通络方中剂量组;⑺滋肾通络方大剂量组;⑻芪地合剂组;4、MTT法:检测滋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对于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5、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MMP-2、MMP-9mRNA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高糖+LPS能明显刺激体外培养的GMCs增殖,而与模型组相比,滋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GMCs增殖(P<0.05)。2、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MMP-2、MMP-9mRNA水平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较,滋肾通络方大、中、小剂量组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MMP-2、MMP-9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1、滋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高糖+LPS条件下GMCs增殖;2、滋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能够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mRNA的表达,增加MMP-2、MMP-9mRNA的表达,从而通过增加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以延缓DN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