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理论探讨和实践验证两方面首次对《春秋左传》中33个严格意义上的介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揭示了《春秋左传》介词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全文除“引论”及“总论”外,分“理论研究”、“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和“个案研究”五章逐次展开。 “引论”部分共分三节,为本论文本身所涉基本问题的研究。第一节从语音、词汇、语法等三个方面分别陈述了《春秋左传》作为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所具有的独特的研究价值以及鲜明的时代特色;第二节简要归纳和评介了历史上《春秋左传》语法及介词研究的概况,明确指出古代汉语语法研究领域里以传统训诂学的方法研究虚词的作法已越来越不适应今天的语言研究,从随意取例到专书定量分析是古汉语介词研究方法上的一次创新,也是古汉语语法研究走向科学化的重要标志;第三节针对汉语史介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完成的任务,明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春秋左传》介词的理论研究”,为本文的基础理论研究。第一节回顾了从1898年《马氏文通》发表以来,中外语法学家们关于介词定名的代表性定义,明确了介词的划类、定名在语法学理论建设上的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第二节在对《春秋左传》介词研究中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类之后,提出《春秋左传》介词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系统而深入的专书研究将面临新的课题;第三节从理论辨析和实例验证两个方面探讨介词与动词、介词与连词之间区别和分化,廓清介词与动词、连词之间的界限,一方面纠正了传统介词研究的失误,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把握介词的本质特点;第四节从介词的类别、性质两个角度进一步从理论上明确和界定介词,从而形成本文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春秋左传》介词的历史研究”,为本文的共时比较研究。按照时代将甲骨文、金文时代到东汉时期的介词分为上古前期、上古中期和上古后期三个阶段,分别对先秦两汉包括《春秋左传》在内的八种文献进行了穷尽性调查,力图将上古汉语介词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发现其发展与演变的规律:早期多功能介词的出现,以适应不断扩大的语义内容;中晚期为了解决和缓和相同的语法形式与不同的语义关系之间的矛盾,一是大量新兴介词的产生,取代多功能介词的某一部分功能,二是经过同义共存下的同义竞争,介词出现了由多功能向功能专一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第三章和第四章“《春秋左传》介词的调查研究”,为本文的现状调查研究。第三章为《春秋左传》介词的穷尽性描写调查,第四章为《春秋左传》介词的相关成分的分析调查,第四章又可分为“《春秋左传》中受介词词组修饰的中心成分调查”和“《春秋左传》介词的搭配成分调查”。第三章的描写性调查是在第二章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春秋左传》介词所特有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关系到底可以由多少种语法形式表达,并将《春秋左传》中的全部介词和《春秋经》中的介词进行比照,从中寻绎介词在上古同一部书中的变化轨迹。第四章的相关成分调查主要是对介词对其涉及成分的语法属性的选择、介词的句法结构中介词与涉及成分的位置以及介词组合功能方面的发展变化进行系统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关问题讨论”中,本文从句法的角度对影响介词词组位置的多元因素进行了多角度调查,并首次从语用的角度对介词的“连用”和“隐现”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归纳和分析,且对和介词有关的双宾语句和动补结构以及由介词“隐现”引发的两种句式,即动宾语义的支配关系和补充关系的确认与分化展开讨论。 第五章“《春秋左传》介词个案研究”,为本论文的综合验证研究。个案研究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对个别重点介词深挖细究,对它们在各种句子中与相关成分的联系进行全面的线性描写;二是对相关介词进行系统的纵向考察,描画它们的演变与发展轨迹,尤其是某个介词系列的意义和形式特征之间的融和切点。第五章包括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分别从四个方面对《春秋左传》介词进行立体研究,以对第三章和第四章“《春秋左传》调查研究”中的某些结论进行验证,它们分别为:第一节“《春秋左传》中的关涉介词‘与”,,深入探讨了关涉介词“与”从产生到发展,以及与同类介词的新旧交替运动轨迹,以期发现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第二节“《春秋左传》中的介词‘自’和‘从”,,在描写与统计的基础上发现:表示时间、处所起点的介词“自”和“从”在发展上是不平衡的,且对其位置进行了历时考察;第三节“《春秋左传》中处所介词‘于(放)’与‘在”,,通过对处所介词“于(龄)”及“在”的语法功能、出现频率及位置的比较,结合介词“隐现’,,深入探讨这种词汇兴替的根本原因;第四节“《春秋左传》中由‘以’组成的固定结构”,先通过对《春秋左传》中的“可以”、《春秋左传》中的“所以”/“是以”、《春秋左传》中的“以……为”、《春秋左传》中的“无以”的分析,探讨《春秋左传》介词“以”和其它成分组合形成的固定结构的语法化过程;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