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作为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的药物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茯苓多糖与三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化学成分,据文献报道,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止呕、抗炎、抗癌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迄今为止,《中国药典》尚无对茯苓含量测定项的要求,因此,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方法来测定茯苓药材中的三萜类成分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从茯苓皮中用甲醇提取出三萜类化学成分,再经过分离、纯化和鉴定,最终得到七个单体化合物,并以这七个单体作为对照品,对茯苓中的三萜类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茯苓皮经甲醇回流提取,将甲醇提取液蒸干浓缩后得到浸膏,加入适量的水混悬,并用乙醚进行萃取。将饱和的NaHCO3水溶液加入乙醚层进行萃取,再用5%的NaOH水溶液萃取,然后将两部分的萃取物分别用6mol/L HCl酸化,再用乙醚萃取后,即得到I(饱和NaHCO3层)和II(5%的NaOH层)两个部位。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如硅胶柱色谱法、制备薄层色谱法、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饱和的NaHCO3层)部位中的三萜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并用HPLC-MS,1H-NMR和13C-NMR技术对所得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为:茯苓酸A、茯苓酸AM、猪苓酸C、去氢依布里酸、3-氢化去氢松苓酸。最后用HPLC-DAD法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纯度测定。在本实验中,利用液质联用色谱法(HPLC/MS/MS)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方法同时对茯苓中7种三萜酸类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样品先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得到有效的分离,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流速设定为0.3ml/min。利用胆酸作为内标,MRM对分析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7种三萜酸的线性范围结果如下所述,去氢土莫酸:0.25–4.93μg/mL;茯苓酸:0.31–6.20μg/mL;茯苓酸A:0.44–8.89μg/mL;茯苓酸B:0.20–4.01μg/mL;猪苓酸C:0.28–5.68μg/mL;去氢依布里酸:0.36–7.18μg/mL;3-氢化去氢松苓酸:0.38-7.66μg/ml (相关系数>0.99)。所有分析物的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10%以内,稳定性实验的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也都在10%以内,回收率的结果均在90%-110%之间。此外,将该方法运用于不同产地茯苓样品(11批茯苓块和12批茯苓皮)的含量测定,评价了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的茯苓药材质量。该方法稳定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为茯苓药材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