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毒性反应发生的机制与中药本身的性质有关,也与人体机体状态有关。人体在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下对中药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未辨证使用毒性药物是引起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理性认识中药的毒性,积极探求中药毒性及其与机体状态的相关性,对于以中药现代化为契机加强对中药毒性的研究,使中药作为天然药物、绿色疗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效。附子生用有大毒,多炮制加工降毒后入药。本实验选取附子作为有毒中药的代表,研究有毒中药毒性与机体状态的关系。本课题是国家“973”计划课题《基于“药性构成三要素”的中药药性实质研究》(课题编号2007CB512605)的一部分,主要通过对虚寒状态小鼠和正常状态小鼠血清中次乌头碱的检测,结合附子水煎剂对虚寒状态小鼠和正常小鼠体重、毛色等生理状态、生化指标以及存活率的影响,以明确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机体对有毒中药的不同反应。从而探讨中药的毒性及其与机体状态的相关性。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以下2个方面的研究:一建立了附子水煎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对实验室中按照临床方法制备的附子水煎液进行检测,明确其中每毫升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分别为0.149mg、1.382mg、1.089mg,为后期的动物实验提供质量可控的药物;二建立了小鼠血清中次乌头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对比研究虚寒状态和正常状态小鼠血清中次乌头碱浓度差异。复制小鼠虚寒状态模型,连续给予附子水煎液14天,检测第1、7和14天虚寒状态及正常状态小鼠血清中次乌头碱的浓度,结合在给药过程中小鼠体重毛色等生理指标及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讨论机体在不同状态对毒性中药的不同反应,结果分析表明,附子对虚寒状态小鼠机体代谢起调节作用,使其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附子水煎液干扰正常状态小鼠代谢环节(机体内代谢酶受到抑制、靶器官(代谢器官)损害),对机体表现出毒性作用。从小鼠附子水煎液灌胃后第7天及第14天的存活情况看,虚寒状态小鼠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正常小鼠(2组:正常小鼠存活率87.5%,虚寒状态小鼠存活率100%;3组:正常小鼠存活率70.0%,虚寒状态小鼠存活率92.5%),说明虚寒状态的小鼠对附子水煎液毒性的耐受力较强。这与传统中医药理论中的“辨证论治,对症下药”、“毒药之于常人为有毒,对病患则治病”相符合,证明临床强调合理用药的正确性。本实验的创新性在于,首次采用虚寒动物模型与正常动物相比较检测血药浓度,研究药物与机体状态的相互关系,为研究毒性中药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