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人口的流动速度加快。许多农民工大批涌入各大城市就业,城市间的人才也频繁流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特有的群体——“流动人口”。目前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形成“家庭化流动”趋势,更多学前期儿童跟随父母涌入城市,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专家的研究表明,学前期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若某些方面的能力在幼年时期未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充分发展,日后便难以弥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出生后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了解与初步掌握社会规范,掌握社会生活技能,处理人际关系,发展自主性,形成社会行为的过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程度不仅直接对幼儿的心理、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关系到幼儿今后能否积极适应各种社会环境,能否承担起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责任。研究学前流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意义重大。鉴于此,本研究将聚焦于学前流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状况的考察上,全面了解这部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现状与特点。本研究采用了质与量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选取了保定市区内各级各类幼儿园内186名4-6岁学前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然后采用了北师大陈会昌老师编制的《4-7岁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对其社会性发展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对家长及老师进行访谈。研究结果如下:1、与常模相比,所调查的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总分符合常模正态分布。2、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总分存在性别差异,男孩总分高于女孩,构成显著差异。在社会认知、内外向性、自我概念、好胜心、自尊心五个维度上达到极其显著差异(p<0.01)。3、学前流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总分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在4岁组与6岁组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4岁组与5岁组相比,在生活习惯、情绪稳定性、自我概念、同情助人维度上,形成显著差异(p<0.05)。4、学前流动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总分上,随着家庭来保定市区时间的增长呈增长趋势。“两年至三年组”与“三年以上组”在总分上达到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两年以下组”与“三年以上组”在总分上达到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5、学前流动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总分上,随着母亲文化水平增长而增长。“小学/初中”组与“高中/中专”组相比,达到极其显著差异(p<0.01),“小学/初中”组与“大专/大本”组相比,达到极其显著差异(p<0.01)。在了解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者通过对幼儿进行观察,对家长及老师进行访谈,分析了阻碍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