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货币发展的历史,货币形态的不断演变是为了提高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商品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20世纪末,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在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纸币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后,人类社会进入从传统货币(纸币)向电子货币过渡的关键时期。电子货币是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支付习惯,给人们带来全新感受和便利的同时,它也将对传统货币的金融理论提出挑战。随着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金融调控和监管等工作中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对电子货币进行深入全面地研究已成为当前各国中央银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货币乘数的研究历来都是货币政策影响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这一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当前电子货币的发展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在理论分析部分,笔者将电子货币作为一个影响我国货币乘数变化的重要因素,引入传统货币乘数模型,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通货存款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定期存款比率等的影响,并从电子货币对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替代效应着手分析,得出电子货币对我国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具有放大效应的结论。在实证分析过程中,笔者通过解析变量、收集数据,协整检验等方法,验证了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的放大性影响。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本章中笔者首先提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电子货币与货币乘数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然后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结构框架。其中,文献综述是本章的重点。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大量国内外有关电子货币、货币乘数及其两者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二章是对电子货币相关理论的概述。本章是全文的研究基础。集中讨论了电子货币的出现、定义和特点,电子货币的分类和界定,以及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现状等问题。笔者认为之前很多学者在研究电子货币的相关问题时,并没有准确理解电子货币的定义和分类,导致研究基础不够扎实。因此,本章中笔者首先在对与电子货币定义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给出了自已理解的定义,奠定了本文的研究前提。然后,根据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笔者按照发行主体不同,在本章对我国现阶段的电子货币进行了分类和详细阐述,并将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界定为金融机构发行的现金存款替代类电子货币。目前这类电子货币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各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包括借记卡和贷记卡(信用卡)。最后介绍了我国以银行卡为代表的电子货币的发展现状。第三章是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影响的理论研究。本章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笔者以电子货币的需求为研究起点,通过引入“商家-消费者电子货币支付”博弈模型阐述了在支付结算过程中使用电子货币,能有效降低交易双方成本,使各自的效用达到最大化。这表明电子货币具有越来越广泛替代通货和存款的必然趋势。然后,笔者以传统货币乘数公式m=M/B为基础研究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该部分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思路如下:角度一,首先对传统货币乘数公式进行变形和变量细化。在此基础上得出影响我国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k,r,t等)。然后,通过研究电子货币的发展如何作用于这些因素,从而对货币乘数产生影响。得出电子货币对我国狭义货币乘数m1和广义货币乘数m2有放大效应的结论;角度二,将电子货币看作是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替代物,并作为变量之一引入传统货币乘数公式。笔者通过对货币乘数函数求偏导数的函数分析方法,研究电子货币替代现金和存款对货币乘数产生的影响。这一研究角度也得出电子货币的发展使我国货币乘数呈放大趋势的结论。第四章是实证分析过程,这也是本文的一个核心内容。本章中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建立变量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笔者的主要思路是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变量进行平稳和协整检验,证明变量间存在长期平稳趋势,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然后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本章的具体思路是:首先,笔者根据研究目的和第三章中的理论研究结果选取模型变量,并对选择变量的理由加以解析;其次,收集和整理变量所需的数据资料。实证过程中收集到的样本数据是最新的统计数据(截止2009年第二季度),使用的工具是Eviews5.1计量统计软件;第三,对模型中每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验证序列的平稳性,防止出现“伪回归”;第四,使用Johansen检验方法进行协整检验,确定电子货币与我国货币乘数之间的长期相关性,得出协整方程;第五,建立基于自向量回归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各变量之间影响的短期关系;最后,笔者对实证研究得出的结果做了分析和总结。验证了笔者在第三章中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即:(1)电子货币的发展对我国的货币乘数有放大效应;(2)电子货币的发展增强了我国货币乘数的不确定性;(3)电子货币的发展对我国不同层次货币的货币乘数影响是不同的。第五章是结论以及政策建议。本章是对全文的总结。首先,阐述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后本文得出的电子货币发展对我国货币乘数影响的相关结论。其次,对中央银行提出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对与电子货币定义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给出了笔者理解的电子货币的定义,并根据不同的发行主体将电子货币做了分类,奠定了全文研究的基础。(2)研究电子货币需求的时候引入“商家-消费者电子货币支付”博弈模型,阐述了电子货币不断替代现金和存款的必然趋势。(3)笔者研究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时,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实证分析中引用了最新的样本数据(截止到2009年第二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