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无线网络中接纳控制机制的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xl8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蜂窝通信技术(2G/3G/LTE)的不断演进,以及多种无线宽带接入方式(WLAN/WiMAX)的迅速发展,可以预见未来无线移动通信场景必然是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共存的全IP异构网络环境。本文首先概括描述UMTS、WLAN及WiMAX系统,阐述各自的优势及互补互通的必要性。研究了异构网络的两种融合方式,并将紧耦合架构作为分级联合接纳控制的研究基础。通过研究异构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将基于HMIPv6的异构网络环境为后面研究的基础。本文提出了异构环境中的分级联合接纳控制机制(HJCAC),包括UMTS和WLAN紧耦合方式下网络模型、工作场景、架构设计、信令流程以及基于策略的协同网络选择算法。在UMTS-WLAN互通NS2仿真平台上设计并添加了HJCAC模块,对HJCAC机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证明HJCAC会根据用户和业务的信息,结合收集到的网络状况信息,为终端选择最合适的接入网络,接纳率增加3%,有助于提高系统吞吐量、优化网络资源分配及实现网络的QoS保障。在无线通信中,如何减少有限电量终端设备的能源消耗已经成为一大研究课题。本文研究了异构网络中IEEE 802.16e标准休眠模式,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数据流量来调整休眠参数来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在NS2仿真平台上搭建休眠模式模块,通过仿真验证休眠模式在终端没有数据传输时降低功率损耗,提高空中资源的使用效率。本文最后总结了本论文所取得的成果,展望了多接入技术在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今年3G牌照的发放,视频业务在移动多媒体方面将会有更加重要的地位,所以在移动终端上实现支持高效视频编码标准的解码功能就成为一项非常有实际意
为了减少电网运行中因各种误操作事故而引起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我国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就提出了电气设备“五防”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防误闭锁也先后经历了机械防误、电气防误和微机防误3个阶段。本文参考了国内外变电站防误闭锁的经验,分析了新一代微机网络五防闭锁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提出了在间隔层保护测控装置中实现防误操作的方法。这样不仅利用了间隔层最突出的优点——实时性,而且在间隔层再加一级
近年来,视频压缩作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正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视频压缩的最根本目的是减少视频流的比特数,同时保证视频的质量,使其符合人们的要求。H.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的技术。RFID系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阅读器(又称询问机、读卡器、信号发射机)和电子标签(又称应答器、信
近年来,由于各种新型IP业务的出现,例如三重播放、有线或无线IP视频和以太网数据业务,网络中的业务流量已经从以TDM为主转变为以分组数据业务为主。传统的传送网和IP业务承载
背景与目的:花垣河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境内,是该县的主要河流,为当地的居民提供着生活用水和水产养殖水域。随着采矿业的不断发展,沿河两岸硫酸锰废渣不断堆积,不经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