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之间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对照组28例,依据TOAST分型方法将急性脑梗死病例组进行病因学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测定法(ELISA法)测定血清OPG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p=0.023)和血清OPG水平(p=0.006)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相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PG水平与NIHSS评分(r=0.663,p<0.001)和梗死灶最大直径(r=0.499,p=0.009)相关;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组(LAA组)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组(SAA组)和对照组(p<0.001,p<0.001),SAA组与对照组血清OPG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114)。
结论:
血清OPG水平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参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尤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关系密切,可以成为急性脑梗死的血清标志物之一。血清OPG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还是代偿性自我保护的应答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