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feng1979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之间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对照组28例,依据TOAST分型方法将急性脑梗死病例组进行病因学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测定法(ELISA法)测定血清OPG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p=0.023)和血清OPG水平(p=0.006)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相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PG水平与NIHSS评分(r=0.663,p<0.001)和梗死灶最大直径(r=0.499,p=0.009)相关;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组(LAA组)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组(SAA组)和对照组(p<0.001,p<0.001),SAA组与对照组血清OPG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114)。   结论:   血清OPG水平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参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尤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关系密切,可以成为急性脑梗死的血清标志物之一。血清OPG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还是代偿性自我保护的应答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实验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8在百草枯(PQ)诱导的大鼠肺组织中蛋白表达。   实验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盐水对照组(NS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生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探索用于监测达比加群酯抗凝强度的合适指标。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在山西大医院门诊或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