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16份采集自全国各地的各种样品分离得到Bt菌株170余株.对174株野生Bt菌标进行了cry1,cry1Ac,cry1C,cry1E,cry1I,cry2,cry3基因的特异引物PCR鉴定,分析了各类cry基因的检出率及组合的特点.对10株来源特殊或具高毒力的菌株进行了分析,发现有5株菌株有可能含有新的cry1类基因.其中,15A3菌株很有可能含有一新的cry1Aa基因.按cry1Aa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引物,经PCR未能得到该基因,结合E-PCR分析表明,该菌株很有可能含有一新的cry1类基因.分离株3#菌株含有对棉铃虫高效的cry1Ac基因,不含有对甜菜夜蛾高效的cry1C基因,却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均有高毒力.自行设计了cry1Ac基因特异引物,引物覆盖区域包括起始密码子上游的150bp的启动区和终止密码子下游约300bp的序列.经PCR扩增得到3#菌株的cry1Ac全长基因.经两步克隆,将此基因连接至穿梭载体pHT315上,电转化进Bt菌株t1897,并表达出菱形晶体.通过生物测定表明该转化子对甜菜夜蛾有一定毒力.说明3#菌株的cry1Ac基因与已公布的cry1Ac基因的序列上有差异,很有可能是一新基因.该文还首次尝试用一种新方法对Bt菌株的ICP基因进行定位.通过对标准菌株HD-73和分离株Bt9510的试验表明,该方法可迅速准确的对Bt菌株的ICP基因进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