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与插管术在重症胸外伤中的应用比较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hen113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重症胸外伤并需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记录相关指标,得出两种方法对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级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本文采用了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并需机械辅助呼吸八天以上的重症胸外伤患者64例。分为A、B、C三组。A组25例,持续经口气管插管;B组23例,插管2天内气管切开;C组16例,插管8天后气管切开。  结果:其中B组的死亡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减短、CPIS评分降低、氧分压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的死亡率低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重症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气管切开可以更有效的增加血氧饱和度及血氧分压。在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病人中,早期气管切开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及死亡率;但对重症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影响不明显。气管切开对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影响较小,有利于病情恢复。
其他文献
【摘要】新化学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發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参与的有效性;通过设计教学期望,选择教学内容,活用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课堂教学整体设计优化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自我监控和进行微观调控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长期以来,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始终处于 “教师带着课本走向学生”的一种低层次的传授知识状态,在课堂教学
瑞典大使馆门前。斯特林堡那张巨幅照片就如同路标。指引着。而他的身后,是北京依旧绿色的秋天。蓝天白云。林中。这个很“冷”的瑞典人。和他的小胡子。鹰一样的眼睛,却承载着,他旷世的愤怒与悲伤。  斯特林堡国际研讨会的新闻发布会将在瑞典大使馆的小会议室举行。一个很北欧式的建筑。灰色的砖墙。到处是通透的玻璃。房间不大。几排椅子。一个小小的演讲台。简洁而质朴的,但却异常优雅。因为弥漫着咖啡温暖的浓香。还有漂亮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重视数学应用,将标志着我们的数学教育进一步走向未来、走向世界。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本文谈一下个人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应用意识  一、形成“数学是有用的”的思想  数学以实践为源头,又以实践为终结,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的趋势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