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压流体驱动页岩水力裂缝起裂扩展及交汇成网机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力压裂页岩气初期采出率仅5%~15%,远低于预期。当前研究受限于缝内均匀流体压力假定,未反应实际缝内流体流动、泵速变化等引起的(沿裂缝长度)非均匀分布形式,以致对水力裂缝起裂扩展以及裂缝间交汇机制认知不够清晰,复杂缝网形成机理尚不明确,这直接影响页岩气抽采效率。为此,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非均压流体驱动水力裂隙起裂成网机理及有效缝网控制(52064006)”,以各向异性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声发射技术、室内水力压裂实验和理论建模等方法,探讨了不同应力状态、缝内压力分布形式、注入速率、轴压、各向异性层面和岩石非均质性扰动下泵送压力演化和裂缝形态特征,分析了非均压流体诱导水力裂缝周边应力场分布规律,并据此提出考虑水力裂缝非均布效应的交汇准则模型,最后通过对压裂缝网的定性定量表征,揭示各向异性页岩储层复杂压裂缝网形成机理。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利用龙马溪页岩开展了单轴和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探明了页岩水力压裂特征。结果表明,无论单轴还是真三轴应力条件下,泵压随时间演化过程均包含初始加压阶段(I)、快速加压阶段(II)、峰后压降阶段(III)和峰后稳压阶段(IV)四个阶段。不同之处在于,单轴水力压裂产生的水力裂缝为沿试样轴向扩展的双翼平面裂缝,而真三轴条件下主水力裂缝附近伴生次级裂缝,且存在天然裂缝和层理活化现象。(2)通过恒流注射水力压裂试验,揭示了轴向压力和注入速率对破裂压力、瞬时应变增量和微观断裂模式的扰动效应,定量化表征了水力裂缝形态特征,阐明了恒流增压瞬时致裂机理。结果显示,初始轴压加载过程在试样内产生张拉型微断裂;随轴压的增大,剪切型和拉剪混合型微断裂增多,环向变形增加,破裂压力降低;轴压扰动下水力裂缝主要呈双翼竖向扩展模式,轴压的增大促进裂缝迂曲度和破裂面粗糙度下降。随注入速率增大,试样内声发射累计计数增长率逐渐加快,临界破坏前环向变形愈趋于显著,破裂压力逐渐升高;高注入速率易于诱导张拉型微裂缝,抑制剪切型微裂缝的发育和生长,而注入速率较小时,水力裂缝形态迂曲、宽度各异、分支较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注入速率效应的岩石破裂压力理论模型,结合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3)基于不同初始恒定泵压条件下水力压裂试验,分析了水力裂缝延迟起裂规律,明确了裂缝行为与泵送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恒压长时间作用下页岩因静态疲劳而导致裂缝起裂,且水力裂缝的起裂总伴随着泵压的衰减和注入速率的增加。此外,随着初始恒定压力值的增大,泵注压力、注入速率和泵压衰减速率曲线形状趋于复杂。从趋势上看,注入速率的变化总滞后于流体压力衰减速率,且滞后时间与压力衰减量成正比。相比于恒流注射,恒压条件延长了裂缝起裂后的扩展过程,导致泵注参数变化更加明显,裂缝形态更加复杂。依据流体压力和注入速率相对变化特征,明确了水力裂缝起裂、止裂、稳定延伸和不稳定扩展行为与泵送参数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据此建立了恒压条件水力裂缝延迟起裂概念模型,定性分析了恒压条件下水力裂缝延迟起裂和扩展机理。(4)基于弹塑性断裂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求解了承受非均匀流体内压的Griffith裂缝模型,揭示了非均压流体诱导水力裂缝周边应力场分布规律,明确非均压扰动下水力裂缝临界扩展条件。此外,将非均压退化至恒压的半解析结果与恒压驱动水力裂缝周边应力场解析结果对比,验证了非均压水力裂缝模型数值解的可靠性。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缝内初始压力、缝长和幂律流拟合项数只改变裂缝周边诱导应力大小,但不影响拉压应力相对分布范围。(5)耦合流体润滑方程和岩石弹性方程,建立了预测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交汇行为(张开、滑移和穿越)的复合准则,并分析了地应力、逼近角、断裂韧性和逼近距离对交汇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最小水平地应力σh恒定时,增大水平地应力差有利于天然裂缝滑移;而最大水平地应力σH恒定时,地应力差增大则可能抑制滑移。当逼近角从30°增至90°时,水力裂缝更倾向于穿过天然裂缝。在较大逼近角范围内(60°~90°),断裂韧性的增加会增大天裂缝滑动趋势,而对张开行为影响甚微。水力裂缝逼近天然裂缝过程中,天然裂缝的滑动趋势逐渐增大,在水力裂缝抵达天然裂缝之前,可能已经发生滑移或穿越行为。随逼近距离的增大,复合准则预测的张开区范围减小,临界滑移曲线发生异常偏转,天然裂缝面滑移趋势趋于稳定,并逐渐由远场地应力所主导。(6)基于各向异性页岩单轴和真三轴水力压裂实验,系统分析了层理方向、基质非均质性、井筒方位和地应力方向对裂缝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随层理倾角增大(0°到90°),注水诱导张拉型微断裂占比升高,岩石破裂压力和瞬时变形先增大后减小。45°层理页岩内水力压裂产生的裂缝最为蜿蜒曲折,开度最大。岩石基质异质性对各向异性扰动的影响体现在微观断裂起裂演化状态和试样破裂形态。各向异性页岩储层真三轴水力压裂缝网形态可分为四类:沿层面扩展的单一曲折裂缝、穿层面的鱼骨状裂缝、顺层面扩展诱导天然裂缝活化的树枝状裂缝、伴有天然裂缝和层理面活化的穿层面网状复杂裂缝。与正断层应力状态相比,构造和逆断层应力状态下水力裂缝形态更为迂曲复杂。竖直井压裂产生垂直或水平顺层理延伸的裂缝,而水平井压裂时产生穿层理的新基质裂缝,有利于复杂裂缝网络的形成。
其他文献
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太阳能资源丰富,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但其具有随机性、不稳定性以及间歇性的特点,因此,蓄热技术成为了太阳能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相变蓄热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无机水合盐相变材料(PCM)凭借其大体积蓄热密度,低成本的优点而备受关注。过冷及相分离现象是水合盐在短期蓄热系统中应用的主要障碍。研究表明,通过添加多孔基等材料对水合盐进行复合
学位
室内空气质量影响室内人员身体健康及工作效率,污染物分布预测有助于污染源的逆向识别,室内气流组织优化,净化设备的优化布置等,而这些都是及时排除室内污染物、保障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气流跟随性较好的被动污染物(如患病人员呼出的呼吸道微液滴、燃烧生成的细颗粒物、家具建材释放的有害气体)能在室内更广范围传播,并最终被人体吸入,造成较大危害。本研究选题来源于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任务课题——健康人居环境与
学位
近年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因其强度高、耐久性好、低碳等优点受到学者、工程师的青睐。将UHPC应用于强度高、延性好的钢管混凝土(CFST)、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FDST)可形成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FST)构件或中空夹层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FDST)构件,这些构件的基本力学性能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研究。然而,由于UHPC的超高抗压强度,为实现与普通钢管混凝土相当的套箍系数,
学位
地铁具有大容量、高速、安全、准时、环保、节能、节约土地等优势,能有效解决土地紧缺和交通拥堵等制约城市发展的问题。地铁系统在给交通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其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地铁列车在区间隧道运行产生的活塞风对隧道通风有着重要的影响,系统地研究活塞风发展规律,对合理利用活塞风有重要的意义。而且由于地铁一般位于地下且相对封闭,地铁火灾已经成为公共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地铁列车在隧道内发生火灾时
学位
在自然界中常常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工程结构在服役期间所承受的各种荷载通常由随机过程来表征,如阵风、地震、波浪和人行荷载等。准确地评估结构在随机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是随机振动分析的重要环节,也是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的重要基础。尽管线性结构随机振动分析理论和方法已有广泛应用,但非高斯激励下随机振动分析的计算效率、计算精度和适用范围仍受到诸多限制。因此,如何高效且精确地进行非高斯激励下随机振动分析,是随机振动
学位
施工扬尘是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等施工场所和施工活动中产生的扬尘,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施工扬尘已成为大气颗粒物浓度超标的重要原因。人类长期暴露于颗粒物浓度超标环境下,会引发皮肤、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等方面一系列疾病,损害身体健康,造成经济财产损失。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多次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应对施工扬尘污染问题,防治效果仍有待提高。本文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
学位
现浇X形混凝土桩(XCC桩)复合地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技术,由于其具有“节省材料”、“提高效能”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高速公路、港口和机场建设等地基加固工程中,效果显著并取得非常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在黏性土地基中XCC桩的贯入机理已开展了较多研究,但对于砂土地基中XCC桩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此外,XCC桩贯入砂土和黏土地基中主要研究的是沉桩挤土效应,而忽略了在实际工程施工中这些挤土位移荷载会对
学位
报纸
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伴随着愈发严重的环境恶化,使能源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对全球节能减排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采用新的能源技术,可双管齐下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虽然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清洁,但其间歇性和波动性却会导致能源供应的不可预测和供需之间的不匹配,而储能是调节供需不匹配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其中热化学吸附不仅储热能力强,而且通过太
学位
传统冷弯型钢组合墙体在承受水平地震作用时,容易出现墙面板接缝处错动、自攻螺钉连接破坏等现象,导致其滞回曲线捏缩明显,墙体受剪承载力以及耗能能力难以满足高烈度地区的抗震需求。由低屈服点钢制成的剪切耗能区段具有初始刚度大、滞回性能稳定、疲劳性能好以及制作简单等优点,将其与支撑构件相结合应用于冷弯型钢结构中构建为冷弯型钢剪切耗能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既能提高结构抗侧性能,又能将损伤集中于低屈服点钢耗能区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