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方法及低强度抗凝治疗的临床意义,初步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病人特点的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强度标准。方法:1、收集山医大一院心外科2001年9月至2006年2月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例,登记一般资料。2、手术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肌保护,鼓泡氧合器或膜肺,Medtronic Hall、Sorin Bicarbon或北京GK机械瓣,连续或间断缝合。3、术后24~48小时拔除心包及纵隔引流管,服用华法令,初始剂量3mg,定期行凝血检查,根据INR值调整剂量。4、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标准,主动脉瓣置换术(AVR)INR预期值1.5 (1.3~1.8),二尖瓣置换术(MVR)、双瓣置换术(DVR)INR预期值2.0 (1.8~2.3),总体INR预期值1.3~2.3。5、选择术前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正常的病例,监测PT、PTA、INR,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6、整理数据,应用Office Excel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抗凝治疗效果,提出适合本地区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特点的抗凝治疗强度标准。结果:1、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141例,男58例(41.13%),女83例(58.87%),年龄最大65岁,最小16岁。MVR93例(65.96%),AVR13例(9.22%),DVR35例(24.72%)。风湿性病变127例(90.07%),退行性病变7例(4.97%),感染性心内膜炎5例(3.54%),其他2例(1.42%)。合并房颤70例(49.62%)。2、手术死亡6例(4.26%),术前肝功能异常(ALT和/或AST值大于60U/L视为有临床意义)12例(8.51%),实际入选123例(87.23%)并完成随访,门诊复查90例(73.17%),电话随访33例(26.83%)。3、最终的INR值AVR为1.66±0.58,MVR为1.96±0.57,DVR为1.85±0.54,MVR及DVR为1.92±0.57,总体为1.90±0.57, 86例(69.50%)的抗凝强度在预期抗凝标准范围内,10例(8.47%)低于预期抗凝标准(<1.3),27例(22.03%)高于预期抗凝标准(>2.3),最终的口服华法林剂量是(2.80±0.77)mg/天。4、未发生与抗凝有关的血栓、栓塞及出血并发症。结论:1、INR取代PTR作为抗凝强度监测指标,校正了使用不同敏感度试剂给PT测定结果带来的偏差,同时使抗凝强度具有可比性。2、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标准,不仅能获得满意的降低血栓栓塞发生率的效果,同时能够减少与抗凝有关的出血的发生率。3、根据统计结果,建议适合本地区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特点的抗凝治疗强度标准范围定为AVR术后INR值1.6(01.20~2.10), MVR及DVR术后INR值1.90(1.40~2.30)。4、从统计图表看出,INR值及口服华法令剂量个体差异很大,说明采集样本量不够大,可能不能完全代表总体,同时说明还应该探索更为科学的、合理的抗凝治疗强度监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