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化改革使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基于对市场综合社会功能的理解,本研究选取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为研究对象,分析隐含其中的技术进步,以及市场经济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试图为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提供社会学理论支持。市场经济以价格、供需、竞争机制的互相影响与制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利益与市场竞争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市场机制,经济主体在最大化利益的诱导下,不断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其最终目标;厂商和企业围绕有限的市场和资源展开竞争,而技术是其竞争的核心。决定一国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不是物质资本数量,而是与技术进步相关的经济制度。财产权承认私人财产,并在自由产权的条件下,可以经由市场交易和买卖,实现资源和资本的集约化,并进行规模生产,推动技术进步。而产权制则通过保护发明者利益来刺激其进行技术创新。企业是主要的市场主体,也是现代社会主要的生产组织方式,在推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产资料占有量、劳动者素质以及生产要素的流动也日益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性产品和消费品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多。技术的功能不仅直接表现为对人体力和脑力的替代,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还表现在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在产品的生产工艺、质量和标准检验以及产品内部结构和技术性能中,都包含着大量的技术要素。产品质量性能的提高,部分表现着生产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进步的速度。由于技术进步隐含于各类技术产品尤其是家庭耐用消费品之中,对于技术进步的考察,可以经由家庭耐用消费品的变迁来进行。本研究主要以1980~2010年城乡居民拥有的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灶具和通讯工具等耐用消费品的变迁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中的技术变化,以及技术进步与中国市场化改革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根据简单随机抽样,城乡4:6的比例抽取了200户居民。数据分析表明,改革开放前,居民家庭中的耐用消费品甚少,且技术含量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种类日益增多,质量和性能不断提高,尤其是2000年以后高技术产品逐渐进入居民家庭,究其原因,则是耐用消费品中隐含的技术的不断进步。造成技术进步并进一步推动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种类和性能不断提高的根本原因,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为技术进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失衡,技术进步收益的城乡步伐并不同步,技术产品总是在城市趋向饱和时才进入农村。因此,市场化改革推动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而技术进步则进一步推动了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品质升级和种类增多。因此,要谋求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政治法律制度,就是中国不得不做出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