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iC/SiO2多功能气凝胶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m0p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武器系统运行环境的日益复杂,电磁干扰现象愈发严重,单一的技术性能指标不能满足高精尖领域对材料性能优质化和功能多元化的使用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集轻质、高强、隔热、吸波于一体的碳/碳化硅/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采用分段热解工艺和神经网络模型优化得到碳泡沫基体,然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碳泡沫骨架表面沉积碳化硅涂层制备碳/碳化硅泡沫增强相,最后结合溶胶凝胶技术在碳/碳化硅泡沫孔隙填充气凝胶,常压干燥得到碳/碳化硅/二氧化硅气凝胶,揭示了材料制备过程中结构的演变规律,获得了材料性能变化的基础数据,解析了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了热处理温度对材料的作用机理,为高性能隔热吸波一体化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结果如下:(1)研究了三聚氰胺基碳泡沫的热解制备过程,揭示了热解温度、热解速率以及热解保温时间对碳泡沫结构和性能的作用规律,并重点掌握了各阶段热解速率对碳泡沫体积密度变化率和力学性能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1100℃热解温度下热解保温2 h得到的碳泡沫热解基本完全,当热解速率过慢时,碳泡沫力学性能较低;而热解速率过快时,碳泡沫形成中空结构,会影响后续沉积。以碳泡沫热解过程中三个阶段对应的热解速率为自变量参数,通过单因素影响研究确定了碳泡沫体积密度变化率、压缩模量、吸收能力及比吸能为因变量的正交试验方案,并结合单因素影响因素效应曲线对各因变量参数进行了极差分析。(2)建立了各阶段热解速率自变量与碳泡沫性能因变量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得到了单一目标优化以及多目标优化对应的热解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可将热解速率自变量与碳泡沫性能因变量的误差绝对值控制在5.00%以下,对应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优化的结果理论上是准确可靠的。通过单一目标优化可得到碳泡沫体积密度变化率最大为33.66%,压缩模量最大为234.94 k Pa,吸收能力最大为8.03 k J/m~3,比吸能最大为1.65 k J/kg;根据多目标优化理论可得到碳泡沫综合性能最优时对应的体积变化率为28.81%,压缩模量为204.14 k Pa,吸收能力为7.05 k J/m~3,比吸能为1.63 k J/kg。(3)研究了碳/碳化硅泡沫的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掌握了碳化硅涂层厚度与碳/碳化硅泡沫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和吸波性能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碳泡沫骨架被碳化硅涂层均匀包覆,碳/碳化硅泡沫继承了碳泡沫的三维开孔网络,主要呈现典型面心立方β-Si C的衍射特征。碳化硅涂层的沉积改变了碳泡沫的力学破坏形式和相对复介电常数,当碳化硅涂层沉积时间为8 h时,碳/碳化硅泡沫的最大抗压强度为0.64 MPa,最小理论反射损耗值为-27.61 d B,有效吸收频带为2.94 GHz,而当涂层沉积时间为16 h时,碳/碳化硅泡沫的最大抗压强度增至1.02 MPa,最小理论反射损耗值降低至-29.74 d B,对应的有效吸收频带为3.62 GHz。(4)研究了碳/碳化硅泡沫的热处理过程,揭示了热处理温度对碳/碳化硅泡沫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和吸波性能的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900℃热处理温度下,碳/碳化硅泡沫的物相和微观结构没有明显变化,三维网络结构也没有被破坏,仅有少部分碳泡沫骨架被氧化,其压缩模量由未处理的8.59 MPa提高到了处理后的65.53 MPa,比强度则由0.21MPa/(kg/m~3)提高到了1.75 MPa/(kg/m~3)。碳/碳化硅泡沫经900℃热处理后介电性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其理论最小反射损耗值从-39.41 d B降低至了-51.58 d B,有效吸收频带宽度则增至了10.84 GHz。(5)研究了碳/碳化硅/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溶胶凝胶工艺,掌握了碳化硅涂层厚度与碳/碳化硅/二氧化硅气凝胶力学性能和隔热性能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碳/碳化硅泡沫在溶胶凝胶过程中能够保持三维网络结构,气凝胶填充于碳/碳化硅泡沫骨架孔隙内部,且气凝胶颗粒分布均匀。气凝胶的填充对碳/碳化硅泡沫的力学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碳化硅涂层沉积时间为12 h时,碳/碳化硅/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最大抗压强度为0.64 MPa,而当涂层沉积时间为24 h时,碳/碳化硅/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最大抗压强度仅为0.82 MPa,且在1000℃测试温度下,前者的有效导热系数仅为0.482W/m·K,而后者有效导热系数高达0.624 W/m·K。(6)研究了碳/碳化硅/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热处理过程,揭示了热处理温度对碳/碳化硅/二氧化硅气凝胶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和吸波性能的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900℃热处理温度下,碳/碳化硅/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物相结构没有明显变化,气凝胶颗粒之间发生烧结现象,比表面面积降低至294.27 m~2/g,平均孔径增大至9.40 nm,且材料由疏水转变为亲水,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提升。热处理后碳/碳化硅/二氧化硅气凝胶的介电性能和吸波性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理论最小反射损耗值从-42.41 d B降低至了-55.38 d B,电磁吸收效率由原来的12.41d B·GHz/mm提高到了26.85 d B·GHz/mm。
其他文献
采用传统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CFRP钻削过程进行模拟时,由于对其结构件采用均质化建模方式,仿真模型存在建模精度与计算效率不能兼顾等问题,难以精确模拟出孔周出现的毛刺、层间分层等真实损伤状态,进而对CFRP钻削加工中涉及的加工参数、刀具结构等优化分析时不够精确,以致于为满足结构件的高精度装配需求而提出的制孔工艺方案可信度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弹性性能表征→损伤本构建模→数值模拟→实验验证→工
学位
铸造生产是指将熔融的金属液或热塑性材料注入到与需求零件形状相匹配的型腔,待其冷凝后,得到零件的毛坯或者成品的过程。先进的铸造装备是提升铸造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论文针对铸造工艺中最重要的浇注环节,研究设计一类用于大批次小批量浇注的混联重载可移动浇注机器人(简称“浇注机器人”)。论文主要对主体浇注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展开研究,涉及轨迹规划、稳定性控制、浇液晃动规律和综合误差补偿等相关问题。主要包括:(1
学位
超声电机是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将弹性体的微观振动通过摩擦耦合转换成转子宏观运动的一种微特电机,因其无磁、响应快、断电自锁、结构可设计性强、精度高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生物医疗和智能机器人等高技术领域,但在摩擦界面运动转换过程中,其机械输出性能、运行稳定性、环境适应性和使用寿命等性能严重依赖于摩擦材料的性能,这对超声电机高性能摩擦材料的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不仅需要适当的弹性变形匹
学位
锂离子电池(LIBs)存在能将太阳能、风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的巨大潜力,使得其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此外,LIBs因其超高的能量密度已经在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展现出诱人的应用。若金属锂用作电极材料,则可以进一步提高LIBs的能量密度,因为金属锂具有最低的氧化还原电位(-3.040 V vs.标准H+/H2)和最高的理论比容量(≈3.8 Ah g-1)。然而,金属锂在传统电池中的实际应用
学位
针对传统金属陶瓷烧结时粉料表面的吸附氧难以完全消除导致材料无法完全致密、界面洁净程度不高和强韧性较低的问题,提出用TiO2和C代替原料中的Ti C,通过原位碳热还原法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的新方法。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分析仪(DTA)、质谱仪(M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仪(EDS)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化学成分、TiO2颗粒尺寸和制备工
学位
电磁污染已成为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可将电磁能转换为热能耗散掉的微波吸收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薄、轻、宽、强”的应用需求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研究较多的磁或介电型吸收剂在轻质特性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本论文以介孔碳球为研究对象,设计并构筑了特殊多级孔结构,研究了其轻质吸波特性。结果表明,孔结构的引入可有效提升碳球的介电和电磁吸收性能,孔结构的调控会对电磁衰减性能产生重要影
学位
火星是深空探测的热点区域,随着对火星探测的深入,未来火星探测器将面临传统通信方式难以应对的恶劣情况,例如火星大气进入段黑障区和火星沙尘暴环境。因此,探索新型信息载体,研究新型通信技术十分必要。X射线通信(XCOM)是一种新型的空间通信技术,基于X射线的高穿透特性,X射线通信系统有望在复杂的深空环境中发挥作用。本文提出使用X射线通信技术解决火星特殊场景中的通信中断问题,并围绕高速调制脉冲X射线源技术
学位
核能发电站通常临近海洋建设,高温、高湿度、高盐雾的海洋腐蚀环境严重影响核电站设备表面涂层的使役寿命。核电站运行中,材料不可避免地处在辐射环境中,材料的辐照损伤也会加速涂层的老化与失效。二维碳材料如石墨烯因其表面缺陷结构,具有自由基猝灭性能和较强的抗γ射线辐照损伤能力。二维碳材料添加于高分子树脂后由于产生“迷宫效应”,使腐蚀物质的扩散与渗透受阻,从而提高了复合涂层的腐蚀防护能力。本文针对二维碳材料在
学位
新兴的固态FSP技术能够在低于处理金属材料熔点以下温度实现加工区域的细化、均匀化以及致密化,这使其在加工区获得的组织相比其他加工方法获得的组织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基于FSP技术制备不同类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通过调控加工环境和工艺参数,实现对预期形成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结构的控制,结合组织性能评价,深入研究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关键问题。水下FSP技术制备活性硬质金属Ti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空气、
学位
新型人工电磁表面是三维超材料的二维平面形式,它是由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亚波长单元结构,周期或非周期地排布在二维平面上而构成的人工复合结构,简称“超表面”。超表面由于能够在不同介质分界面引入相位突变,从而实现对电磁波调控,相比于三维的人工电磁材料,在实现对电磁波的控制方面具有灵活方便的优点。并且利用超表面设计的各种新型器件具有更薄的厚度、更低的损耗、更易于加工等优点。因此,基于新型人工电磁表面隐身技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