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与文学共同的关注点就在于现实人生。医学关心人的生老病死,而文学的一个重要表现内容就是社会人生。因而医学与文学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这也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切入点。本文探讨的是在医学与文学双重影响下的医者形象的变迁,所关注的是清代社会医者群体的生存状况和现实心理,以及清代社会的医疗状况和医患关系。本文运用主题学的研究思想,用史学的眼光,综合运用类型学、叙事学的方法对清代以及清以前的文献资料进行历时和共时的探索和研究,发掘清代叙事文本主要是笔记小说中医者形象的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清代医者形象发生变化所受到的来自医事制度、外来文化和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章:第一章为清代以前医者形象的梳理,对先秦时期、汉魏晋时期、隋唐时期、两宋时期、金元时期、明代的医者形象进行归纳整理和介绍;第二章阐述清代的医者形象,首先按照医者专业粗分成外、内、妇、儿四科,在其中探讨了清代医者形象的叙事文本及表现方式,又单独列举了在清代医者叙事中表现突出的两种医者的命运结局的类型。清代医者形象具有复杂性。首先,无论是在外科医者叙事还是内科医者叙事中,医者的超高医术都是作者表现的主要方面。清代外科医者的行医手段主要是针和刀,医技的高低在手术后便能体现出来。内科病由于其特殊性,在短时间不能看出效果,给医者拖延时间寻找良方或蒙骗病者带来方便。妇科医者在清代以庸医居多,这种现象可能是世人对医者的一种误解:一方面,清代医疗水平不高使医者行医受限而造成医疗事故;一方面,病者对医者的过高期望而形成的心理落差,使他们对医者一再贬低。其次,医者形象在同一文本中呈现不同的品格特征,其形象和品格不能一概而论,而这也是造成人们对庸、良医不同看法的一个原因。最后,晚清独特的环境背景,给医者形象带来了新的内涵,他们不仅治民之病,还需寻求治国良方。第三章在阐述清代医者形象对以前医者形象的超越之后,分别从清代的医事制度、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角度探讨了它们对清代医者形象的影响。印度佛教医学为医者神奇的医术提供了佐证;明末天主教的来华和晚清西学东渐,则体现出人们对西方的畏惧和丑化。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兼济天下思想,使晚清医者肩负了治病救人和治国救亡的双重使命。清代医者形象,表现出文人对社会人生的强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