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注射液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lytl1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SCI) 后疼痛病症最复杂难治的一种,其特点是脊髓损伤后正常情况下不引起疼痛的刺激如微热、触摸或轻压等却可诱发疼痛,称触觉超敏(allodynia),并出现痛觉过敏(hyperalgesia)甚至自发疼痛(spontaneous pain)。患者常可以在同一部位或不同区域体验到一种以上性质的疼痛,如烧灼痛、跳痛、刺痛等等。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率为 11%-94%,严重者为 5%-30%,更多见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ncompleteSpinal Cord Injury ISCI)。目前医学界对其发病机理仍未明确。各种原因导致的 SCI 不仅仅影响损伤的节段,而且造成整个神经通路的改变,因此脊髓损伤后造成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脊髓结构、功能和中枢免疫调节等许多方面的改变。 在 SCI 后疼痛的机理尚不清楚的情况下,ISCI 神经病理性疼痛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难治的疼痛之一,至今还没有找到令大多数临床医生和患者满意的治疗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一样,药物治疗也存在实验与临床、不同临床报道效果间的明显差异,而且有一定的副作用,患者依从性问题等。至今,人们仍然在为寻找对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有确切效果的手段努力。 丹参(DanShen)在我国自古用于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等症,如今丹参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丹参在治疗疼痛、脊髓损伤研究方面也渐有报道。但在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则未见报道。丹参不仅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及影响神经细胞通道,且有调节免疫等作用,对SC工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针对性,而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易于为患者接受。因此,本研究期望通过利用丹参注射液对不完全性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来减轻患者的疼痛。 研究目的: 1.观察丹参注射液对ISCI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2.观察丹参注射液对不同类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否有不同的作用。 3.探讨脊髓损伤严重程度、损伤平面对丹参疗效、疗效持续时间的影响,以及疗效持续时间与病程、及治疗介入时间的相关关系。 4.与按摩治疗对比,丹参注射液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 材料与方法: 1.自2002年9月到2007年2月底,在珠海市人民医院医院、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平沙医院等3家医院脊椎骨病科、康复科、骨科筛选受试者52例,同期在病案室选取采集符合纳入标准且在既往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出现后未经规律对症治疗20例病例作为空白对照组(n=20),共72例。他们均符合入组条件,有不同部位、程度的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同意完成本治疗研究和随访者有63例。受试者被分为2组:(1)丹参治疗组(n=32其中5例来自空白对照);(2)按摩组(n=31其中6例来自空白对照组)。其中,丹参组和按摩组患者接受10天治疗,2组均随访两周,评价治疗随访的延续效应。空白对照组通过电话或现场收集症状出现后一个月的回顾性资料,其中11例继续参加了上述两个治疗组的治疗。 2.治疗方法 将符合以上条件的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成丹参组和按摩组,丹参组采用上海华源长富药业(集团)有限公可生产的丹参滴注液250ml(含丹参16g,生产批号:(02111402,05031123)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共10天。按摩组采用推拿按摩治疗,每天一次,每次约40分钟,共10天。 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选择20例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出现后未经规律对症治疗的ISCI患者,通过电话或现场收集症状出现后一个月的回顾性资料。 3.结局测评 3.1 疼痛强度评估:治疗前、治疗第3、7、10天以及治疗结束后2周进行目测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现时总疼痛强度 (the present painintensity PPI)。 3.2 疼痛性质评估:包括治疗前、治疗后以及随访时简式麦杰尔疼痛间卷(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调查。 3.3 疗效持续时间评估:包括在随访时评估维持治疗第10天疗效的天数(chxd1) 和治疗后疼痛较治疗前减轻的天数 (chxd2)。 本研究是单盲类似试验的临床设计,为减少测评与重测评(test-retest)误差,所有评估均由作者本人完成。 4.统计方法 4.1 疗效分析4.1.1 疼痛强度变化分析:丹参组和按摩组治疗前、治疗第3、7、10天以及治疗结束后2周随访时VAS评分、 PPI 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进一步分别以ASIA损伤分级、损伤平面进行VAS评分、PPI评分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4.1.2疼痛性质变化分析:丹参组和按摩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SF-McGill问卷分项目评分变化采用秩和检验。 4.2 疗效持续时间比较 4.2.1 丹参组、按摩组疗效持续时间比较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一步采用按损伤分级、损伤平面分层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4.2.2丹参组、按摩组疗效持续时间与病程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组疗效持续时间与治疗介入时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控制病程影响的偏相关分析。 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8—11统计软件分析,设p<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双侧检验。 结果 1.患者一般资料有63人进入本治疗研究组,2人中途退出,共有61例患者完成了本治疗研究,其中丹参组31例(5例来自空白对照组),按摩组30例(6例来自空白对照组);对照组20例,3组在年龄、性别、损伤程度、病程、诊断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疗效分析 2.1 疼痛强度变化患者分别经过丹参注射液及按摩治疗后, VAS、PPI评分在治疗第3、7、10天以及治疗结束后2周随访时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第3、7、10天以及治疗结束后2周随访时VAS评分、 PPI量表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按ASIA脊髓损伤分级、损伤平面进行VAS、PPI评分在治疗第3、7、10天以及随访时的变化比较,丹参组第3、7、10天以及随访时的不同损伤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按摩组VA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PI评分不同损伤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同损伤平面VAS、PPI 评分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 疼痛性质变化治疗后,丹参组跳动的、锐利的、剧痛的、热—烧灼的、触痛的、疲劳的筋疲力尽、惩罚的—令人痛苦的等7个选项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摩组在射穿的、痉挛的、隐痛的、沉痛的、疲劳的筋疲力尽、惩罚的一令人痛苦的等6项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丹参组跳动的、剧痛的、热—烧灼的、惩罚的—令人痛苦的等4个选项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摩组在隐痛的、沉痛的、惩罚的—令人痛苦的等6项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疗效持续时间治疗后丹参组chxd1较按摩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hxd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组按ASIA损伤分级chxd1、chxd2级别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损伤平面比较,chxd1、chxd2级别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丹参组 chxd1、chxd2 与病程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控制病程因素作治疗介入时间与疗效持续时间偏因素相关分析,丹参组chxd1与疗效持续时间有相关关系 (p<0.05),chxd2与疗效持续时间没有相关关系;按摩组 chxd1、chxd2与病程、治疗介入时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 3.不良事件 丹参组3例治疗初期冷痛(cold pain)加重,2例通过坚持治疗可以耐受,1例要求终止治疗。按摩组4例治疗初期烧灼痛(burn pain)加重,通过调整按摩治疗手法等3例完成了治疗,1例经过调整后仍没有好转而停止。上述2例停止原先治疗后分别交叉进行按摩和丹参治疗,完成了治疗。 4.对照组资料有20人参加完成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回顾性资料采集,作为对照组资料。显示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出现后,在一段时间(1个月)内不会自行缓解。 结论 1.ISCI 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出现后一段时间内,没有临床干预症状不会自行缓解。 2.丹参能明显缓解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和性状。 3.髓损伤程度是丹参治疗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的影响因素,程度轻的疗效优于重的、疗效持续时间也更长;病程和治疗介入的早晚与维持疗效天数有负相关关系,病程短且治疗早,疗效维持时间更长。 4.丹参注射液治疗不同损伤平面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一部分  目的:探讨IL-23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中的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正常人表皮组、银屑病皮损组和银屑病非皮损组
数学学具是一种极具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数学启蒙的辅助工具,通过有效、合理地与核心素养目标相结合,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游戏学具教学的概
摘 要:數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学科层次上彰显了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内涵。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框架;探索  一、 生活化教学理念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的科目,其生活化气息非常浓厚,因为数学的许多知识都可以用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也
摘 要:在本文中,首先对高中生数学学习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制订的主要原则和依据,最后提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提升高中数学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实施对策,希望能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实施  一、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是高中知识学习之中较为主要的课程,其本身不仅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进行了考查,同
摘 要: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存在教学目标性、过程系统性、形式多样性缺失。层阶式教玩具,针对相同幼儿不同的教玩具、相同教玩具不同幼儿以及相同幼儿相同教玩具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的运用策略,根据教玩具的教学目标体现材料的层阶性、针对性,还结合系统性教玩具在不同的情境下寻求不同的教育效果,根据教学反馈调整教玩具品种、数量,呈现形式多样性。将它完美融合到幼儿数学思维力教学中,让孩子树立对数学的良好认知,增强数学知识
摘 要:《论衡·实知篇》中有云:“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课堂上,有效提问是能实现双向交流的提问,要精心预设课堂问题,以唤醒学生的主动思考。有效提问,要具有目的性、启发性、鼓励性、普遍性,要有一定深度,不能是漫无目的的提问。下面,将针对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提问     刘开曾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日常教学中,我们对于问题的设计尚有一些
摘 要: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分别从“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结成学习小组,构建生生学习共同体”“借助家校合作,构建亲子学习共同体”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这一话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旨在于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新形式、新方法,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与进行,进而推动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更好提升及其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     伴随着
摘 要:运算能力是高中数学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能力。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高中生运算能力不佳,他们从小缺乏良好的运算习惯,没能深刻理解计算中的数学原理,在步入高中后更是计算效率和质量低下,成了高中数学教学的一大难题。新课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刻认识运算能力的组成,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准确性、迅速性和简捷性,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