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发展水平是衡量我国转型时期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测度限制开区绿色发展水平对厘清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东北生态限制开发区域-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库茨涅兹曲线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主体功能区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经济增长绿化度、生态空间保护度、社会政策支持度3个维度构建差异化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法对2005、2010、2015年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对绿色发展各个维度空间分布格局差异特征,采用障碍度模型以及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探讨其绿色发展影响机制,最后根据限制开发生态区的发展困境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显示:2005-2015年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并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从各县市区各维度评价值的平均值来看,2005-2015年经济增长绿化度水平较高,总体上呈减小的趋势,生态空间保护度水平先增加后降低,社会政策支持度水平同样呈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绿化度水平总体上高于生态空间保护度水平和社会政策支持度水平。在空间格局特征上各维度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分异格局,经济增长绿化度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明显,生态空间保护度水平呈现梯度变化特征,社会政策支持度水平空间呈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格局。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经济、生态、社会三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耦合度结果表明2005-2015年经济、生态、社会各系统发展处于高度耦合状态,但保持了微小的下降趋势,整体上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生态、社会之间的互动性有所减弱,三者之间的相互依托关系密切程度有所降低,但密切程度降低效果不明显。通过计算协调发展度值,得出结果都在0.5以上,协调度等级从勉强协调到优质协调,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没有失调类型区,大多数县市区耦合协调发展处于协调阶段。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绿色发展类型,可分为生态保护滞后型、经济发展滞后型、社会发展滞后型、生态-社会双滞后型、生态-经济双滞后型和区域不可持续发展型6种发展类型。采用障碍度模型对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水平的障碍性因子进行诊断分析,发现2005-2015年呈现制约绿色发展的障碍性系统演化呈现从生态系统转向经济系统再转向社会系统的特征;影响各县市区绿色发展水平的障碍指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回归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产业结构、资源消耗、生态维持和环境保护对绿色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城镇化规模与人口压力对绿色发展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其中生态维持与环境保护对绿色发展水平具有推动作用,产业结构与资源消耗对绿色发展水平具有抑制作用,生态、环境动力是影响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水平的首要驱动力。在绿色发展影响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存在着优势产业不突出、城镇化质量较低、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应加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强化基础服务设施建设。